时间: 2025-05-11 14: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25:29
四时常不极,一棹况无涯。
击汰天疑路,停桡水是家。
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
沙势衔山影,波光荡日华。
芦明空岸雪,叶乱晚陂霞。
稍辨武昌树,初飞梦泽鸦。
客愁增湍驶,楚色满蒹葭。
欲访河干叟,林端见古槎。
四季的变化总是没有尽头,划船在无边的水面上。
击打水面,怀疑这条路是否存在,停桨不动,水波才是我的家。
在险峻的洲头行走,远处的城市在视线中显得斜斜的。
沙滩的形状映衬着山的影子,波光荡漾着日光的华彩。
芦苇在明亮的空岸上如雪一般,树叶在晚霞的映衬下纷乱飘落。
稍微辨认出武昌的树木,初飞的乌鸦从梦泽上空掠过。
作为客人,心中的愁苦伴随着湍流而加重,楚地的景色布满了蒹葭。
想要去拜访河边的老翁,林边隐约见到古老的木桩。
作者介绍:
李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词风清丽,独具一格,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过武昌》是在诗人游历武昌时创作的,反映了其对江河湖泊的感慨与思索,同时寄托了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切情感。
《过武昌》展现了诗人李敬在水边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浩瀚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头的“四时常不极”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而“一棹况无涯”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划船的场景,仿佛可以感受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好。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逐渐展开了他内心的情感。他的愁苦在“客愁增湍驶”中加重,表现出一种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同时“楚色满蒹葭”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在渗透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击汰天疑路”中的“击汰”意指:
a) 打水声
b) 疑惑
c) 努力
d) 船行
诗人通过“客愁增湍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忧愁
c) 兴奋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楚色满蒹葭”主要表现了:
a) 生命的活力
b) 对故乡的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生的苦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敬的《过武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场景和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