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武昌》

时间: 2025-05-11 14:25:29

诗句

四时常不极,一棹况无涯。

击汰天疑路,停桡水是家。

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

沙势衔山影,波光荡日华。

芦明空岸雪,叶乱晚陂霞。

稍辨武昌树,初飞梦泽鸦。

客愁增湍驶,楚色满蒹葭。

欲访河干叟,林端见古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25:29

原文展示:

四时常不极,一棹况无涯。
击汰天疑路,停桡水是家。
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
沙势衔山影,波光荡日华。
芦明空岸雪,叶乱晚陂霞。
稍辨武昌树,初飞梦泽鸦。
客愁增湍驶,楚色满蒹葭。
欲访河干叟,林端见古槎。

白话文翻译:

四季的变化总是没有尽头,划船在无边的水面上。
击打水面,怀疑这条路是否存在,停桨不动,水波才是我的家。
在险峻的洲头行走,远处的城市在视线中显得斜斜的。
沙滩的形状映衬着山的影子,波光荡漾着日光的华彩。
芦苇在明亮的空岸上如雪一般,树叶在晚霞的映衬下纷乱飘落。
稍微辨认出武昌的树木,初飞的乌鸦从梦泽上空掠过。
作为客人,心中的愁苦伴随着湍流而加重,楚地的景色布满了蒹葭。
想要去拜访河边的老翁,林边隐约见到古老的木桩。

注释:

  • 四时:四季。
  • :船桨。
  • 击汰:打水声,疑惑水路。
  • 停桡:停下船桨。
  • 危洲:险峻的沙洲。
  • 远郭:远处的城郭。
  • 沙势:沙滩的形状。
  • 芦明:芦苇清晰,明亮。
  • 初飞:刚刚飞起。
  • 梦泽鸦:梦中的泽地乌鸦。
  • 客愁:作为客人的忧愁。
  • 蒹葭:水边的芦苇。
  • 河干叟:河边的老人。
  • 古槎:古老的木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词风清丽,独具一格,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过武昌》是在诗人游历武昌时创作的,反映了其对江河湖泊的感慨与思索,同时寄托了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过武昌》展现了诗人李敬在水边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浩瀚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头的“四时常不极”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而“一棹况无涯”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划船的场景,仿佛可以感受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好。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逐渐展开了他内心的情感。他的愁苦在“客愁增湍驶”中加重,表现出一种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同时“楚色满蒹葭”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在渗透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时常不极,一棹况无涯。”:描绘时间的流逝无尽,船桨划动的同时感受到无边的水面。
  2. “击汰天疑路,停桡水是家。”:打水声中产生对前路的疑惑,停下桨,水波仿佛成了自己的归属。
  3. “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在危险的沙洲上行走,远处的城市显得斜斜的,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4. “沙势衔山影,波光荡日华。”:沙滩的形状与山影相接,波光映照着日光的华丽。
  5. “芦明空岸雪,叶乱晚陂霞。”:芦苇在明亮的岸边如雪,树叶在晚霞下飘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稍辨武昌树,初飞梦泽鸦。”:隐约辨认出武昌的树木,乌鸦掠过梦中泽地,似乎带来一丝梦幻。
  7. “客愁增湍驶,楚色满蒹葭。”:作为客人,愁苦随着湍流增加,楚地的景色布满了芦苇。
  8. “欲访河干叟,林端见古槎。”:想要拜访河边的老人,却在林边看到古老的木桩,勾起对往昔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归属,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对仗:如“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水波和景物仿佛有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沙洲:代表着险境和不确定性。
  • 树木与乌鸦:象征着故乡的记忆,带有淡淡的忧伤。
  • 芦苇: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击汰天疑路”中的“击汰”意指: a) 打水声
    b) 疑惑
    c) 努力
    d) 船行

  2. 诗人通过“客愁增湍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忧愁
    c) 兴奋
    d)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楚色满蒹葭”主要表现了:
    a) 生命的活力
    b) 对故乡的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生的苦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故乡和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敬的《过武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场景和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选读》
  • 《李敬研究》

相关查询

独往 西桥柳色 赋得花发上林(大历十四年侍郎潘炎试) 成德乐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菩萨蛮 禹门松径 念奴娇 和赤壁词 摸鱼儿 和陈其年清明悼徐郎 送柳门弟之沔阳 冬初即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輤舆 見字旁的字 公演 先字旁的字 破开头的成语 包含挥的词语有哪些 要言不烦 形状记忆合金 一斛凉州 飞字旁的字 肃此 麦迪霉素 分损谤议 燕燕于归 败不旋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