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42:49
更漏子
无数落花人不惜,拾红浴向清溪。
胭脂不使作香泥。莺掠去东西。
休絮乱,与丝齐。牵人只似柔荑。
无情枉作有情啼。杜鹃声且低。
无数落花人们并不在意,尽情地在清溪边拾起红花。
胭脂花不需制作成香泥。黄莺飞掠东西不知去向。
别再让事情纷乱,像那细丝一样。
牵动人心的就如同柔嫩的手指。
无情的事物白白发出有情的啼鸣。
杜鹃的声音渐渐低沉。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6-1641),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性格豪放,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社会人生为题材,风格多样,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屈大均生活于明末动荡的时代,社会动乱、民生困苦。他的诗歌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惆怅。
《更漏子》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落花与莺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诗的开头“无数落花人不惜,拾红浴向清溪”,展现了人们在美好事物消逝后仍不愿放弃的执着。花瓣的飘落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青春、爱情的流逝。
接下来的“胭脂不使作香泥”,则暗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其转瞬即逝的无奈。接着,诗人用“莺掠去东西”来描绘春天的活力,然而这种活力与“无情”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惆怅的美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消逝时的无奈与悲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落花”象征什么?
A. 青春与美好
B. 离别
C. 时间流逝
D. 生命的轮回
“胭脂不使作香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的珍惜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爱情的反思
D. 对生活的满足
“杜鹃声且低”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离别的哀伤
C. 自然的宁静
D. 人生的悲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更漏子》这首诗。希望能激发读者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