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1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10:43
眼见横戈靖海洋,
仓皇一夕具金汤。
乘城顿息千家哭,
追寇宁辞七尺僵。
泪堕残碑同岘首,
骨留荒冢亦桐乡。
忠魂寂寞凭谁吊,
凄断悲风撼白杨。
在海洋中,我们眼见敌军横戈而来,
一夕之间,金汤之备仓皇而至。
城内的哭声响起,千家万户皆为之哀悼,
为了追击敌寇,我宁愿死去七尺长的尸体。
泪水洒落在残碑上,如同岘首的遗迹,
尸骨留在荒冢,仍是我桐乡的归属。
忠魂孤寂,凭谁来为其吊唁?
悲风凄厉,摇撼着白杨树。
“金汤”一词常用以形容防守坚固的城池,源于古代战争中对于城池防御的重视。“忠魂”则是对忠臣烈士的称呼,表达对为国捐躯者的敬仰与哀悼。诗中提到的“岘首”可能指某个历史上的战斗遗址,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忠诚的缅怀。
桑孝光,明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王忠臣鈇墓》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述战争中的悲惨场景,表达对忠臣的敬仰与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控诉。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社会的反思与警醒。
《王忠臣鈇墓》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与忠臣的忠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首联“眼见横戈靖海洋”,直接引入了战争的场景,给人一种紧迫感;接下来的“仓皇一夕具金汤”,则表现了防守的急迫与无奈。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乘城顿息千家哭”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深化了忠诚的主题,泪水与残碑的意象交织,表现出对逝去忠魂的哀悼。“忠魂寂寞凭谁吊”,一句触动人心,表达了忠臣的孤独与无奈,最终在“凄断悲风撼白杨”中,悲凉的自然景象与人间悲剧交相辉映,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历史的悲哀,也引发人们对忠诚与牺牲的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忠诚与牺牲,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忠臣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和平的渴望,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诗中“金汤”指的是什么?
“忠魂寂寞凭谁吊”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泪堕残碑”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