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2: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15:42
霜天晓角 避地剑津,有祝呈梅叟师里中
泪在声先。呗音闻佛天。
镇口莲台膜拜,祝法雨,洒烽烟。
自怜羁旅边。露枝栖病蝉。
须得个平安字,消远望,展眉弯。
在声音先行的地方,我已流下了泪水,呗音传来,仿佛听见佛陀在说法。
在镇口的莲台前膜拜,祝愿法雨如烽烟般洒落。
我自怜在他乡的孤独,露水滋润着栖息的病蝉。
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平安”字,消解远方的思念,展现出笑颜的弯曲。
“莲台”与“法雨”均出自佛教文化,莲花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法雨则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降临。这些元素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依赖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刘蘅,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抒发情感,常常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深邃的思考。
本诗作于诗人经历一段孤独的旅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平安的渴望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寄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音声、泪水等意象,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求。
《霜天晓角》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贯穿始终,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平安的渴望相互交织。首句“泪在声先”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情感充沛的场景,声音与泪水相伴,仿佛在诉说着一些难以言喻的痛楚与思念。接着,诗人提到“呗音闻佛天”,在这低吟浅唱中,似乎隐含着一种对佛法的向往与依赖,表现了人类对超越苦难的渴求。
在“镇口莲台膜拜”的描绘中,诗人将佛教的元素与个人情感结合,莲台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他内心平静的寄托。随后“祝法雨,洒烽烟”,此句通过法雨与烽烟的对比,展现了信仰的希望与现实的纷扰,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期待。
最后两句“须得个平安字,消远望,展眉弯”,不仅表达了对平安的渴望,更是对生活中美好情感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希望通过平安来解开心灵的枷锁,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平安的渴望与对佛法的依赖,反映了在孤独旅途中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与向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呗音”指的是什么?
“镇口莲台膜拜”中的“莲台”象征什么?
“须得个平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刘蘅的诗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信仰的寄托,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月光和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