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5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53:54
冬至日泊舟戈溪
日薄云阴雪在山,
野寒溪静客舟还。
乾坤簸荡逾三载,
风俗乖张似百蛮。
废井衰芜霜后白,
空村乔木晓余殷。
独怜节序逢冬至,
不得安栖学闭关。
在这个冬至的日子里,我的船泊在戈溪,
阳光微弱,云层阴沉,山上覆盖着雪;
野外寒冷,溪水静谧,客船正准备归航。
天地之间动荡不安已逾三年,
风俗变迁,似乎如同蛮夷之地。
废弃的井台衰败凋零,霜后显得更加苍白;
空荡的村庄,乔木在清晨的余晖中显得沉重。
我独自怜惜这个节气的到来,正值冬至,
却无法安然栖息,只能闭门修学。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之一,参与了建立明朝的过程。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个人的忧虑。
《冬至日泊舟戈溪》写于刘基晚年,正值明朝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元末的动荡与战乱。此时,国家的安定与民生的困苦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描绘冬至与自然景象,表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冬至日泊舟戈溪》以冬至为背景,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日薄云阴雪在山”,直接描绘了一个阴冷、萧索的冬日,给人一种深沉的孤寂感。紧接着“野寒溪静客舟还”,将诗人自身的处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乾坤簸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诗人深刻感受到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困苦,风俗变迁,给人以“百蛮”的荒凉之感,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忧虑。“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这两句描绘了破败的景象,恰如诗人心中的凄凉,反映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未来无望的感慨。
最后两句“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诗人虽感受到冬至的节气,但内心却无法安宁,无法静心修学,展现出他对个人修养与社会现实的深切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反映了刘基对国家和个人未来的忧虑,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冬至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无法安宁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诗中“日薄云阴雪在山”的意思是:
A. 阳光明媚
B. 天气阴冷
C. 山上无雪
“风俗乖张似百蛮”中的“百蛮”指的是:
A. 文明
B. 荒凉的风俗
C. 和谐的社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刘基的生平、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