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4
青玉案 送春
作者: 俞士彪 〔清代〕
人间那是无愁处。何况是春归去。
着意留春春不住。莫教到得,明年今日,又说人虚度。
人生拚却愁如许。不肯叨叨向春诉。
絮逐芳尘花逐雨。春今如此,人今如此,毕竟谁辜负。
人间哪里有无忧无愁的地方呢?何况春天也要离去。
我想留住春天,但春天却总是留不住。
不要等到明年今天,又说自己虚度了光阴。
人生何必这样拼命愁苦呢?不愿向春天倾诉我的烦恼。
春天在细雨中飘飞,花儿在春风中飘舞。
如今的春天如此,人们也是如此,究竟是谁辜负了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春”不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其作品常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天时节,正值万物复苏,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因而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青玉案 送春》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感叹,引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开篇直言人间无愁处,紧接着提及春天的归去,体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珍贵。诗人试图留住春天,却又意识到它是无法停留的,这种无奈感令人深思。接着,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感叹愁苦的无谓,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诗中“人生拚却愁如许”的句子,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为琐事而感到烦恼,反而忽略了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同时也暗含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最后的“毕竟谁辜负”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这短暂的生命中,究竟是我们辜负了春天,还是春天辜负了我们自己?
逐句解析:
人间那是无愁处。
直言人间并无真正无忧无愁的地方,开始引入对人生的思考。
何况是春归去。
春天的离去加深了这种感受,春天作为美好时光的象征,更显珍贵。
着意留春春不住。
人们想要留住美好的春天,但春天却总是难以停留,这种无奈感令人唏嘘。
莫教到得,明年今日,又说人虚度。
提醒自己不要等到明年再感叹虚度光阴,强调及时珍惜当下。
人生拚却愁如许。
对生活的困惑与愁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恼的无奈。
不肯叨叨向春诉。
不愿意向春天倾诉烦恼,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默。
絮逐芳尘花逐雨。
描绘春天的景象,体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春今如此,人今如此,毕竟谁辜负。
结尾反思春天与人的关系,提出哲学性的问题,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与时间的关系,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思考,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愁苦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人间那是无愁处”,意味着什么?
诗人试图留住春天,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毕竟谁辜负”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