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7:38
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
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
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
迅霆夜擘干将匣。
於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
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
瓜州渡头河水涩。
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
稻田粒粒真珠多。
松陵太守报新政,
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东海的水啊,干枯、贫瘠而焦灼,神奇的工匠无处寻找天上的瓢。
松陵的太平守护者,却听到百姓痛苦的呼号。
邓师斩杀敌寇妖邪,征召兵丁,
蚩尤的鼓声让风旗倒下,插入龙龙奔向白龙潭,
迅速的雷霆在夜晚撕开干将的匣子。
唉,县令不积薪火,将军却不在井边拜谢。
炉烟一缕达到了丹诚,三日的甘霖覆盖万顷的田野。
你难道没有看到漕家的粮船星火般急促,
瓜州渡口河水却是干涩。
苍天啊苍天,难道不悔恨这场灾祸,
海上的百姓都变成了枯鱼般哀泣。
邓师的鬼工让人烦恼叱责,
稻田里的粒粒稻米宛如珍珠般丰盈。
松陵的太守向民众宣报新政,
和气化作击壤的尧民歌。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对社会时事也有敏锐的观察。
本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民生困境,表达了对地方官员邓炼师治理有道的赞扬与期待。
《送邓炼师祁雨歌》是一首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灾害与人间苦难的同时,表现了对地方官员邓炼师的赞美与期望。第一节通过对东海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焦灼、困顿的氛围,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诗人转向对松陵的描写,反映出民众疾苦的呼喊,显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邓炼师被誉为“诛寇妖”,通过征召兵丁和使用武力来维护地方治安,展现出他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果敢与决断。诗中提到的“蚩尤鼓风旗倒搜”,不仅描绘了战斗场面的紧张,也象征着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抵制。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炉烟一穗达丹诚”与“甘霖云万顷”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馈赠与保护。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最后,诗人以“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深刻关注与对民生的关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社会治安的关注,歌颂了地方官员的治理才能,同时寄托了对民生改善与国家繁荣的美好期望。
诗中提到的“东海水”象征什么?
“邓师鬼工烦叱诃”中“鬼工”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