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0: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9:08
金明池 春日观花
雨过柴门,风催雁字,两岸垂杨压路。
门外晚晴芳草地,又吹散一天凉雨。
小桃花发出墙头,浑不管,花下行人回顾。
只玉殿琼楼,朱门青琐,转眼空怜焦土。
如此莺花谁为主。对官柳长堤,斜阳遥渡。
园中乱开花似雪,湖上愿望云和雾。
问春来何处销魂,叹剩水残山,桑乾如故。
恐蕙帐尘生,猿惊鹤怨,会地扁舟归去。
雨过了柴门,风催着大雁飞行,两岸的垂柳仿佛压着小路。
门外的草地在晚晴中显得芳香,刚刚散去的凉雨让人心清。
小桃花在墙头悄然绽放,似乎无视行人回头的目光。
只有那玉殿琼楼,朱门青锁,如今只让我怜惜那焦土。
如此美丽的莺花,究竟归谁所主呢?
面对着长堤上的柳树,斜阳遥遥渡过。
园中花开得如同雪般纷飞,湖上云雾缭绕,愿望交织。
我问春天何处销魂,叹息着剩下的水与山,桑乾依旧。
恐惧的是蕙帐上积满灰尘,猿猴惊叫,仙鹤哀怨,
只好让小舟归去,结束这段旅程。
溥儒(1896-1963),字子华,号双华,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擅长传统诗词,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创作风格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情感细腻。
《金明池 春日观花》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景,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雨过天晴,风吹雁飞,描绘了春日的清新与活力;两岸的垂柳和门外的芳草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小桃花的绽放,似乎不在意行人的目光,反映出春日的自由与无拘。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感叹华丽的建筑与焦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繁华过往的惋惜与追忆。
“如此莺花谁为主”是诗中的一个重要反思,诗人在观察春花灿烂的同时,也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斜阳与柳堤的相映,湖上的云雾,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仿佛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体现了春日的生机,又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柴门”象征什么?
“小桃花发出墙头”说明了什么?
诗中“焦土”代表的是?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金明池 春日观花》的深层含义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