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折桂令·自述》

时间: 2025-05-12 14:43:31

诗句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

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4:43:31

原文展示: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白话文翻译:

在华阳的巾帕和鹤氅间轻盈舞动,铁笛吹奏着飘渺的云朵,竹杖撑起了天空。伴随着柳树、妖花、麒麟的祥瑞和凤凰的瑞气,酒神和诗禅的结合。我不追求江湖中的状元,不想成为凡间的风月神仙。只剩下那断简残编,翰墨如云烟,芳香满遍山川。

注释:

  • 华阳:指华阳山,古代的名山,象征着高洁和隐逸。
  • 巾鹤氅:巾帕和长袍,古代文人雅士的服饰。
  • 铁笛:形容吹奏出的乐器声,意境悠远。
  • 竹杖:象征隐士的生活方式,表示清高和洒脱。
  • 怪花妖:可能指的是奇异的花卉,象征着美丽与妖艳。
  • 麟祥凤瑞:麟和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 酒圣诗禅:指酒神和诗、禅的结合,表达文人对酒和诗的热爱。
  • 江湖状元:江湖中取得功名的人,指普通的名利。
  • 断简残编:形容文稿残缺不全,象征着诗人的创作与生活的追求。
  • 翰墨云烟:书法和诗歌的形象表述,形容文人的创作如烟般飘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吉,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个体价值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抗拒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折桂令·自述》展现了元吉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华阳巾鹤氅蹁跹”描绘了一个优雅的隐士形象,令人联想到高洁的品德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接着“铁笛吹云,竹杖撑天”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高与脱俗。诗中多次提及的“酒圣诗禅”表明了作者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名利之间的决绝。他不愿追求江湖的状元,而是选择在“断简残编,翰墨云烟”的状态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词作以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风格,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尘世喧嚣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华阳巾鹤氅蹁跹”:描绘了作者在华阳山中,身披巾帕与鹤氅的轻盈形象。
    • “铁笛吹云,竹杖撑天”:运用乐器与竹杖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通过奇异的花卉和神兽,表达生活的美好与吉祥。
    • “不应举江湖状元”: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拒绝,强调内心的追求。
    •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最后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状态,象征着文人对生命的感悟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翰墨云烟”,将文人的创作比喻为云烟,传达出其轻盈与飘渺的特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强调个人理想与社会名利之间的冲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意象分析:

  • 华阳:象征高洁的隐逸。
  • 铁笛、竹杖:代表文人的洒脱与自由。
  • 麟、凤:象征吉祥与美好。
  • 酒、诗、禅:体现了文人生活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铁笛
    B. 竹杖
    C. 车马
    D. 酒圣

  2. 诗中的“江湖状元”代表什么? A. 诗人所追求的理想
    B. 社会名利
    C. 隐士生活
    D. 自然美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元吉与李白的作品均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与壮阔,而元吉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追求。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 唐诗 故宅 和竹溪三诗 其三 遣兴 挽林武博二首 落花怨十首 铭座一首 得乐谢竹溪一首 送赴省诸友·徐懋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美尽善 合扑地 包含冠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洁言污行 石烂海枯 包含辔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干井先竭 烹煮 己字旁的字 诱衷 辱国殄民 第一把手 盟质 虎字头的字 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