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四景 其二》

时间: 2025-05-08 22:11:07

诗句

短榻横清暇,南山过雨痕。

薰风生草末,积水浸云根。

蕙思虚瑶瑟,菱歌近酒樽。

但知真乐在,相忆复谁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2:11:07

原文展示:

短榻横清暇,南山过雨痕。
薰风生草末,积水浸云根。
蕙思虚瑶瑟,菱歌近酒樽。
但知真乐在,相忆复谁言。

白话文翻译:

在清闲的日子里,短榻横放;南山的雨后留下了痕迹。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草丛,积水浸润着云根。
蕙兰的思绪在虚空中飘荡,菱歌在酒樽旁回响。
只知道真正的快乐在于彼此的相忆,又有谁能诉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榻:短而平坦的床;这里暗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清暇:清闲、闲适的时光。
  • 南山:指的是南方的山,可能是描绘了一个具体的景象。
  • 过雨痕:雨过之后,山上留下的痕迹。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草末:草丛的末端。
  • 积水:雨水积聚在地面。
  • 云根:云的根部,形象化地描绘水汽的存在。
  • 蕙思:蕙兰的思绪,蕙兰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 瑶瑟:美丽的乐器,一般用来代表音乐或艺术。
  • 菱歌:指在水边采菱的歌声。
  • 酒樽:酒杯或酒坛,代表饮酒的场合。
  • 相忆:互相怀念。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蕙思”、“瑶瑟”等词语常用于古诗中,象征高雅的情感和艺术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伟,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象的构建。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闲适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宁静的描绘,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四景 其二》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思考与感悟。首联通过“短榻横清暇”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诗人正躺在床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静谧的环境。接下来的“南山过雨痕”则引入了自然的变化,山上的雨后痕迹,既是物象的描绘,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显示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通过“薰风生草末,积水浸云根”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温暖的春风和积水的景象不仅传递出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蕙思虚瑶瑟,菱歌近酒樽”则引入了音乐与饮酒的意象,蕙兰的思绪与菱歌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但知真乐在,相忆复谁言”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真正的快乐在于彼此的相忆,而对于这种快乐的表达,谁又能说得清呢?这句结尾既是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也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欣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榻横清暇:描绘出宁静的生活状态,短榻的横放暗示了放松的姿态。
  • 南山过雨痕:通过“雨痕”来体现山水的变幻与生命的流动。
  • 薰风生草末:春风的到来使得草丛生机勃勃,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积水浸云根:水的积聚象征着深厚的情感,云根则暗示着自然的深邃。
  • 蕙思虚瑶瑟:蕙兰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瑶瑟则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 菱歌近酒樽:菱歌的吟唱与酒樽的相伴,代表着生活的欢愉。
  • 但知真乐在,相忆复谁言:最终强调真乐在于相忆的体验,反映出对友情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积水浸云根”比喻自然的滋养,象征着内心情感的丰盈。
  • 对仗:如“蕙思虚瑶瑟,菱歌近酒樽”,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 拟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闲暇”与“相忆”展开,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描绘与生活场景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淡雅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榻:象征悠闲与宁静。
  • 南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变化。
  • 薰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积水:暗示着情感的积累与深厚。
  • 蕙思、瑶瑟:代表高雅的情操与艺术追求。
  • 酒樽:象征生活的愉悦与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短榻横清暇”意指: A. 忙碌的状态
    B. 悠闲的生活
    C. 悲伤的情感
    答案:B

  2. “南山过雨痕”中的“雨痕”象征: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变化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孙伟的《四景 其二》更多地强调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酩酊。两者都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但心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元修菜(并叙) 次韵郑介夫二首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菩萨蛮(七夕) 岐亭五首(并叙) 太皇太后阁六首 雨中看牡丹三首 江郊(并引) 倦夜 和陶饮酒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乚字旁的字 牵吟 包含嫉的词语有哪些 束广就狭 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放学 决狱断刑 閠字旁的字 衣帛食肉 剥极必复 条胁 三寸管 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无味 臣字旁的字 粘皮着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