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人再觅桃花源不得路忆隐者》

时间: 2025-07-12 11:11:04

诗句

一舟重破绿溪烟,风景依稀别有天。

路转峰回非旧迹,水光山色认前缘。

昨宵鸡酒还疑梦,此景苍茫似隔年。

满地落花人怅望,白云深锁夕阳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1:11:04

原文展示:

一舟重破绿溪烟,
风景依稀别有天。
路转峰回非旧迹,
水光山色认前缘。
昨宵鸡酒还疑梦,此景苍茫似隔年。
满地落花人怅望,
白云深锁夕阳边。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舟在青翠的溪水中破浪而行,
眼前的风景依稀似曾相识,仿佛另有美好天地。
道路转弯,山峰环绕,已不再是以前的踪迹,
水的光影和山的色彩让我想起了往日的缘分。
昨夜喝酒消愁,恍若置身梦境,而今此景苍茫仿佛隔了好几年。
满地的落花让人怅然若失,
白云深锁在夕阳的边际。

注释:

  • 重破:重重的波浪破开,形容舟行艰难。
  • 溪烟:溪水上的烟雾,形容水气氤氲。
  • 路转峰回:道路转弯,山峰环绕,形容景色变化多端。
  • 前缘:指过去的缘分或经历。
  • 鸡酒:指鸡肉和酒,通常用来形容宴饮。
  • 苍茫:形容景色模糊而广阔。
  • 落花:指落下的花瓣,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

典故解析: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宁静与美好。诗中“再觅桃花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庆镕,清代诗人,以其对山水的描写和对人生感悟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渔人再觅桃花源不得路忆隐者”为题,巧妙地将渔人寻觅理想生活的主题与对隐者生活的追忆结合起来。诗人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前四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眼前的美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去的追忆。而后四句则通过“昨宵鸡酒还疑梦”的设置,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迷茫与对理想的渴望,令人深思。在意象上,落花和白云的描写,蕴含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舟行景象,带出“重破”的艰辛,暗示对理想的追寻并不容易。
  • 第二联揭示了自然的美丽与独特,暗含一种理想的渴望。
  • 第三联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感。
  • 第四联通过落花与白云的意象,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渔人的探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迷茫与失落,同时也对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探索。
  • 溪烟:表现出自然的朦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落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花源”意指: A. 理想的生活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景色
    D. 历史的遗迹

  2. 诗中提到的“落花”象征: A. 美好生活
    B. 时间流逝
    C. 人生的追求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生活的经典之作。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孔庆镕的《渔人再觅桃花源不得路忆隐者》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对自然的描绘与隐逸生活的追忆,而后者则更突出对豪放与自由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双燕·小桃谢后 双双燕·满城社雨 双双燕·咏燕 月宫春 绿窗 月宫春 月宫春(和吴尉) 月宫春 夜坐 月宫春 和漱碧 天门谣 天门谣 汲县道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帷幕不修 沾亲带友 年表 龙潭虎窟 小刑 四字头的字 地主制经济 球子菊 而字旁的字 能近取譬 臧穀亡羊 蒂结尾的成语 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愕的词语有哪些 深入骨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