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1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19:30
我行江北路,转爱江南趣。
虽有远近山,而无高低树。
山枯石欲死,泉涸涧亦痼。
平生山水欢,所遇顿非故。
朅来扬子边,望见江南雾。
雾中何突兀,金焦与北固。
春山一何青,春江一何素。
得非笔变化,毋乃墨吞吐。
恍如逢故人,此意不能喻。
吾家疁城东,小筑溪头住。
春流正环门,夏木将莽互。
尝耽诗中色,兼识画中句。
游好在所生,毋为勤远慕。
我走在江北的路上,却更喜欢江南的趣味。
虽然有远近的山,但没有高低的树木。
山已枯萎,石头似乎快要死去,泉水干涸,山涧也显得沉重。
我平生喜爱山水,但所见的景象却非我以往熟悉的。
不久前来到扬子江边,望见江南的雾气。
雾中何其突兀,金焦山和北固山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春天的山是多么青翠,春天的江水是多么清澈。
这并非是笔墨的变化,而是墨水的浓淡运用。
恍如与故人相逢,这种意境难以表达。
我家在疁城东,溪头有一座小筑。
春水正环绕着门口,夏天的树木将要繁茂。
我曾陶醉于诗的色彩,也懂得画中的句子。
游玩之乐在于自然生成,切勿为了追求而劳累奔波。
作者介绍: 李流芳,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江南时,表达了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会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以江南的自然美景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倾慕之情。开篇即以“我行江北路,转爱江南趣”引入,表达了作者在游历中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对江南景色的向往与喜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山水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惆怅而又温暖的氛围。
在描绘江南的景色时,诗人用“春山一何青,春江一何素”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清新,体现了自然之美。在“得非笔变化,毋乃墨吞吐”中,诗人巧妙地将画技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他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游好在所生,毋为勤远慕”,强调了自然的乐趣不必追求远方的繁华,而是在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这种淡泊明志的心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自然美的热爱,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强调了在身边的自然中发现乐趣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流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金焦与北固”指的是哪种自然景观?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