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22:05
琐窗寒
作者:张克家 〔近代〕
理学欺人,清谈误世,想来悲愤。
名高厚利,缥缈一楼嘘蜃。
好头颅阿自知,血黏䰅鬓从容认。
到疑冢七二,分香卖履,老瞒徼幸。
无佞。天教定。
彼末造君臣,不闻猛省。
贪财黩货,未审所居何等。
更纷呶群小枋权,梦酣卧榻涵剑影。
上方刀缩颈潜逃,忽改金源姓。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学的批判和对清谈误国的愤怒,认为理学的虚伪和清谈的空洞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令人悲伤。诗中提到名声和利益如同空中楼阁,无法真实存在。作者感慨,面对世道的黑暗,许多人都在为个人利益而抛弃道德,甚至在深夜梦中也在想方设法获取权力与财富。最后,诗中用“刀缩颈潜逃”暗示了对当权者的警惕与对贪婪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君臣”与“贪财黩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场的腐败与道德沦丧。“梦酣卧榻”可以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与无休止的欲望。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常以诗讽刺时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丧失。
《琐窗寒》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对当时的理学风潮和清谈文化深感失望,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琐窗寒》是一首充满批判精神的诗作,张克家通过对理学和清谈的讽刺,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诗中对名声与利益的描绘,既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愤慨,也流露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比喻与象征,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理学者的伪善与社会风气的败坏。
在情感基调上,诗作带有一种悲愤与无奈的色彩,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张克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逐利心态,呈现出一种对人性堕落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挑战,值得读者深思。
整首诗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性堕落,呼吁人们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这些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人心的丧失,讽刺了追名逐利的现象。
《琐窗寒》的作者是?
诗中“理学欺人,清谈误世”表达了什么观点?
“刀缩颈”意指什么?
张克家的《琐窗寒》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但张克家更侧重于对理学与清谈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