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琐窗寒》

时间: 2025-05-09 17:22:05

诗句

理学欺人,清谈误世,想来悲愤。

名高厚利,缥缈一楼嘘蜃。

好头颅、阿𡡉自知,血黏䰅鬓从容认。

到疑冢七二,分香卖履,老瞒徼幸。

无佞。

天教定。

彼末造君臣,不闻猛省。

贪财黩货,未审所居何等。

更纷呶、群小枋权,梦酣卧榻涵剑影。

上方刀、缩颈潜逃,忽改金源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22:05

原文展示

琐窗寒
作者:张克家 〔近代〕

理学欺人,清谈误世,想来悲愤。
名高厚利,缥缈一楼嘘蜃。
好头颅阿自知,血黏䰅鬓从容认。
到疑冢七二,分香卖履,老瞒徼幸。
无佞。天教定。
彼末造君臣,不闻猛省。
贪财黩货,未审所居何等。
更纷呶群小枋权,梦酣卧榻涵剑影。
上方刀缩颈潜逃,忽改金源姓。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学的批判和对清谈误国的愤怒,认为理学的虚伪和清谈的空洞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令人悲伤。诗中提到名声和利益如同空中楼阁,无法真实存在。作者感慨,面对世道的黑暗,许多人都在为个人利益而抛弃道德,甚至在深夜梦中也在想方设法获取权力与财富。最后,诗中用“刀缩颈潜逃”暗示了对当权者的警惕与对贪婪的反思。


注释

  1. 理学:指儒家学派的一种,强调道德和伦理。
  2. 清谈:指空洞的讨论,没有实际内容。
  3. 缥缈:形容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4. 冢七二:意指坟墓,暗指死亡与腐朽。
  5. 分香卖履:比喻贪图小利,卖弄风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君臣”与“贪财黩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场的腐败与道德沦丧。“梦酣卧榻”可以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与无休止的欲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常以诗讽刺时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丧失。

创作背景

《琐窗寒》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对当时的理学风潮和清谈文化深感失望,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诗歌鉴赏

《琐窗寒》是一首充满批判精神的诗作,张克家通过对理学和清谈的讽刺,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诗中对名声与利益的描绘,既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愤慨,也流露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比喻与象征,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理学者的伪善与社会风气的败坏。

在情感基调上,诗作带有一种悲愤与无奈的色彩,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张克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逐利心态,呈现出一种对人性堕落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挑战,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理学欺人,清谈误世:理学的学说使人迷惑,清谈的空洞理论误导了社会。
  2. 名高厚利,缥缈一楼嘘蜃:名声与利益如同虚幻的楼阁,无法真实存在。
  3. 好头颅阿自知:聪明人心里明白。
  4. 血黏䰅鬓从容认:血流黏着鬓发,却仍然从容面对,暗指对现实的无奈。
  5. 到疑冢七二: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
  6. 分香卖履,老瞒徼幸:为了小利而丧失道德,老狐狸般的狡猾。
  7. 无佞。天教定:无谄媚,天意已然昭彰。
  8. 彼末造君臣,不闻猛省:那些建立权力的人,未曾真正反省。
  9. 贪财黩货,未审所居何等:贪图财物,未曾审视自己身处何地。
  10. 梦酣卧榻涵剑影:在梦中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11. 上方刀缩颈潜逃,忽改金源姓:面临威胁时,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学比作欺骗,清谈比作误国,形象而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象征:如“刀缩颈”暗示了权力的威胁与生存的压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性堕落,呼吁人们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理学:象征虚伪的学问。
  2. 清谈:象征空洞与无用的讨论。
  3. :象征权力与威胁。
  4. :象征追求与幻想。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人心的丧失,讽刺了追名逐利的现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琐窗寒》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张克家
    • C. 杜甫
  2. 诗中“理学欺人,清谈误世”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理学是好的
    • B. 清谈是有益的
    • C. 理学与清谈使人迷惑,误导社会
  3. “刀缩颈”意指什么?

    • A. 安全
    • B. 威胁
    • C. 财富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张克家的《琐窗寒》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但张克家更侧重于对理学与清谈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索。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张克家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五祖山 为兴国周少隐题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 木兰花慢(追和晁次膺)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书怀示周少隐右司 和李似矩马图歌次韵 和丁景仁三叉河留题赠李仲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剿抚兼施 提手旁的字 穷搜博采 突兀森郁 煎閒 曰字旁的字 惊异 参劾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雨字头的字 三框儿的字 齿字旁的字 谨慎从事 庄客 窝案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