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35:17
十年工选体,二月谒昭明。
邺下骊珠贵,缑山鹤盖轻。
讴歌归琬琰,俎豆肃兰蘅。
何代应刘辈,而非羁旅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追怀。作者在经过十年努力后,终于能够在二月前往昭明太子的遗庙祭拜。在邺城,骊珠的价值高贵,缑山的云雾轻柔。歌声中回响着琬琰的美名,祭品上则肃穆地摆放着兰花和蘅草。想当年刘氏的文人们,难道不是和我一样,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吗?
邝露,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风清新典雅,常以古典文学为背景,表达对美的追求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本诗创作于对梁昭明太子的追思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及其文化成就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创作生涯的沉思与感慨。
《池阳谒梁昭明太子遗庙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昭明太子的追思,反映了自己对古代文学的崇敬。在“十年工选体,二月谒昭明”中,诗人不仅回顾了自己十年的创作历程,也暗示了对古典文学的执着与追求。昭明太子作为南朝梁的重要文化人物,其文学成就为后人所推崇,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
接下来的几句则以细腻的意象描绘了邺城的风光和文化氛围,骊珠的珍贵和缑山的轻灵,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尤其在“讴歌归琬琰,俎豆肃兰蘅”中,诗人用美玉和祭品象征着对文化和先贤的敬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
最后,诗人以“何代应刘辈,而非羁旅情”结尾,表达了对历史变化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似乎在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人的羁旅情怀始终如一。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思,同时也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深切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昭明太子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文人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我创作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羁旅情怀的抒发。
诗中的“昭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十年工选体”中的“工”字是什么意思?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