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22: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2:49:46
过虞部欧祯伯先生蘧园
作者: 苏群岳 〔明代〕
松菊赋归来,森森一径开。
小池通阿耨,高阁望蓬莱。
远目扶桑出,樛枝倦鸟回。
逌然终吏隐,况复一仙才。
忆昨辞金马,投閒步紫苔。
地偏风飒至,衣但薜堪裁。
自种先生柳,争誇水部梅。
孤标谁可似,千古意悠哉。
兴在过逢数,情深凿落催。
馆能招隐辟,记取旧宗雷。
归来时,我赋诗松菊,幽径深深向前延展。
小池塘与阿耨山相通,高阁上可遥望蓬莱仙境。
远望扶桑出海,树枝上倦鸟归来栖息。
我悠然隐居,何况还遇到一位仙才。
想起昨晚告别金马,悠闲地在紫苔上漫步。
这里风偏偏吹来,我的衣服只用薜荔裁剪。
自种的柳树,何必与水部的梅花争艳。
孤独的标志谁能相比,千古以来的意境多么悠远。
兴致在于偶尔相遇,深厚的情感催促着我回忆。
这馆舍能招待隐士,记得旧日的宗雷。
作者介绍:
苏群岳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因其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他返回隐居的途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前两句通过描绘松菊、幽径,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暗示诗人的归隐之情。接下来的描写中,小池、阿耨、高阁、蓬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倦鸟回”,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示着诗人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孤标谁可似,千古意悠哉”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历史长河的思考,情感深邃而悠远。
最后,诗人以“馆能招隐辟”收尾,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渴望,暗示了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对历史、友谊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阿耨”是指什么?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倦鸟回”中的“倦鸟”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