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7: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7:25:11
江上扬舲趁晚风,隔窗烟雾昼濛濛。
芦花寒映平沙白,枫叶时兼落照红。
自分疏狂成傲吏,敢言流俗笑愚公。
终当脱却樊笼去,一棹长歌笠泽东。
在江面上,船只随晚风轻轻摇曳,窗外烟雾缭绕,白昼显得朦胧不清。
寒冷的芦花映衬着平坦的白沙,偶尔落下的枫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红艳。
我自认为洒脱不羁,成为了傲慢的官员,敢于对世俗的流行发出嘲笑。
最终我必将挣脱这些束缚,划一桨高歌,驶向东边的泽地。
郭谏臣,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真挚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常表现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诗作于郭谏臣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暮抵丰城途中偶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景色描写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始,以“江上扬舲趁晚风”描绘出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江水轻荡,船只在晚风中前行,仿佛一切都在恬静中流淌。接着,诗人通过“烟雾昼濛濛”传达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是对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反思。
在后两联中,诗人又通过“芦花寒映平沙白,枫叶时兼落照红”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丽,白沙与红枫的对比,突显了秋天的特征,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更替。诗人自认“疏狂成傲吏”,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批判。他敢于“言流俗”,显示出他对世俗观念的蔑视,彰显了个体的独立与不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终当脱却樊笼去”,期盼能够摆脱束缚,畅游于辽阔的天地之间,体现了深深的自由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内心剖析,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情感,传递出一种向往自由、不拘一格的精神。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与批判。诗人通过描写旅途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江上扬舲趁晚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自分疏狂成傲吏”中的“傲吏”指的是?
诗中“终当脱却樊笼去”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