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30
蝶恋花 怀春
作者: 吴琪 〔清代〕
澹月溶溶花映绿。
琴底离愁,叶落相思曲。
频整罗裳檀钮束。
碧纱明灭红膏烛。
玉漏声声催夜促。
斗帐莲钩,半挂鸾绡幅。
倚枕梦成风晓触。
翠屏斜景窗前竹。
在宁静的月光下,花影映射在绿色的草地上。
琴声中流淌着离愁,叶子飘落宛如相思的旋律。
我频频整理着衣裳,紧束着檀木扣。
碧色的轻纱在烛光下明灭不定,红色的蜡烛闪烁着光芒。
时间在滴答声中催促着夜的流逝。
帐子上挂着莲钩,半帘鸾绡轻轻垂下。
倚靠着枕头,梦中感受到晨风的轻触。
窗前的竹影斜斜地映在翠绿的屏风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的“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时光的感慨。“琴底离愁”则传达了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深情与思念,多见于古代诗词中。
作者介绍:
吴琪,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丽脱俗,擅长抒发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蝶恋花 怀春》创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对爱情与离愁的感悟,表现出对春天的美好和对往事的怀念。
《蝶恋花 怀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诗开篇以“澹月溶溶”引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月光与花影交融,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惆怅的氛围。接着通过琴声和落叶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离愁别绪,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
诗中“频整罗裳檀钮束”,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梳妆打扮,展现出一种温婉的女性形象,而“碧纱明灭红膏烛”则用烛光的明暗变化象征着情感的波动,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期待。整体上,诗歌在抒情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渴望。
最后的“倚枕梦成风晓触”一句,既呈现了春晨的清新,也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柔情与愁绪间游走,展现了吴琪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惆怅的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澹月”意指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清淡的月光
C. 昏暗的月光
“琴底离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的心情
B. 忧伤的情感
C. 期待的心情
“倚枕梦成风晓触”中的“风”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的触碰
B. 梦境的延续
C. 风的呼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