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陈无逸中秋月食风雨不见》

时间: 2025-05-20 12:30:33

诗句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

层阴连积水,伏雨暗清秋。

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

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2:30:33

原文展示: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层阴连积水,伏雨暗清秋。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月亮圆满的夜晚,看着云起不必忧愁。层层阴云与积水相连,连绵的雨使得清秋时节显得阴暗。洁白的美玉难以容忍瑕疵,珍贵的明珠无法寻求。每次因为观察节日景物,反而觉得这一生如同浮云般飘渺。

注释:

  • 溪月:指溪边的月亮。
  • 层阴:层层叠叠的阴云。
  • 积水:积聚的水。
  • 伏雨:连绵不断的雨。
  • 白璧:洁白无瑕的美玉。
  • 玷:瑕疵。
  • 明珠:珍贵的珠子。
  • 节物:节日景物。
  • 转觉:反而觉得。
  • 此生浮:这一生如同浮云般飘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中秋节期间,因天气不佳而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中秋节期间,诗人因天气阴雨而无法赏月,从而引发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阴雨天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深刻感慨。诗中“溪月当圆夜”与“层阴连积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无法赏月的遗憾。而“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则进一步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完美和珍贵的追求与无奈。最后两句“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浮沉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月当圆夜”:描绘中秋夜的月亮,本应是圆满的。
  2. “看云起莫愁”:虽然云起,但不必忧愁。
  3. “层阴连积水”:阴云与积水相连,形成压抑的氛围。
  4. “伏雨暗清秋”:连绵的雨使得清秋时节显得阴暗。
  5. “白璧难容玷”:洁白的美玉难以容忍瑕疵。
  6. “明珠不可求”:珍贵的明珠无法寻求。
  7. “每因观节物”:每次因为观察节日景物。
  8. “转觉此生浮”:反而觉得这一生如同浮云般飘渺。

修辞手法:

  • 对比:“溪月当圆夜”与“层阴连积水”形成对比,突出无法赏月的遗憾。
  • 比喻:“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以物喻人,表达对完美和珍贵的追求与无奈。
  • 象征:“此生浮”象征人生的无常和飘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阴雨天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珍贵事物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完美和珍贵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溪月:象征圆满和美好。
  • 层阴:象征压抑和阴暗。
  • 积水:象征积聚和沉重。
  • 白璧:象征完美和珍贵。
  • 明珠:象征珍贵和难以寻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璧难容玷”中的“玷”是什么意思? A. 瑕疵 B. 光彩 C. 珍贵 D. 圆满
  2. 诗中“明珠不可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3. 诗中“转觉此生浮”中的“浮”象征什么? A. 稳定 B. 飘渺 C. 沉重 D. 明亮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中秋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赵孟頫的这首诗都以中秋为背景,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赵孟頫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赵孟頫诗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仲良春晚即事 腊夜普明寺睡觉 舟行得风晚至灵洲 跋刘敏叔梅兰竹石四清图 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其三 晓泊舟庙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 晓望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闻融敦厚 东内 羊蝎子 油盐酱醋 一言不合 石猪 包含逵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石字旁的字 包含杏的成语 千金一壶 嗟来之食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鼓结尾的成语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完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