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1: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1:43:02
洞壑琳宫壮,土人祠伏波。
澄潭舣舟楫,虚阁会笙歌。
铜柱铭犹灿,云台画孰多?
来游诸将帅,此志勿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诗人首先赞美了洞壑和琳宫的壮丽,土人信奉伏波神。接着描绘了清澈的潭水上停泊着小舟,空阁中传出悠扬的音乐。铜柱上的铭文依然闪亮,云台上的画作又有多少呢?希望来游览的将帅们,不要辜负这番美景!
钱澄之(1642年-1715年),字启明,号澄舟,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
此诗写于清代,桂林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在游览桂林时,受到其壮丽山水和深厚文化的启发,抒发了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感慨。
《桂林杂诗其三》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的自然美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开篇以“洞壑琳宫壮”引入,立刻构建出一个宏伟的画面,给人以震撼。接着,诗人提及“土人祠伏波”,将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信仰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和谐共存。
“澄潭舣舟楫,虚阁会笙歌”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水面上的小舟和阁楼上悠扬的乐声,仿佛让人沉浸在一个美好的梦境中。通过“铜柱铭犹灿,云台画孰多”,诗人又引入了历史的深度,铜柱的铭文和云台的画作象征着文化的积淀,发人深思。
结尾的“来游诸将帅,此志勿蹉跎”则是一种期待和呼唤,诗人希望来游览的人们能够珍惜这美好时光和壮丽景观,不要让美好与遗憾擦肩而过。全诗在赞美中带有感慨,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仰。
整首诗歌通过对桂林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希望每位游人都能够珍惜这份美好,留下难忘的记忆。
诗中提到的“土人祠伏波”指的是哪个神?
诗人希望来游的人们如何对待这份美好?
将钱澄之的《桂林杂诗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