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8:15
梅花一夜窗中见,昨冬少雪春无霰。寒来借景苦无多,窗小只须三百片。
每举枯杯对此花,只愁落尽是风沙。谁知滕六虽无赖,亦遣残绡缟树叉。
一行分向朱门屋,误落寒酥点羊肉。锦屏不使冻胭脂,飞絮落盐弦上扑。
四条觔急冷鹍鸡,一二时中肉作围。岂无一笠黄茅里,僵杀岩岩一瓮齑。
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总令受者自分别,难道青天秉至公。
梅花昨夜从窗中看见,去年冬天雪少,今年春天却没有霰。寒冷的天气中,借景而作却不多,窗户小,只需三百片梅花。
每次举起枯杯对着梅花,只愁花落尽都是风沙。谁知滕六虽无赖,仍然让残余的绡缟树枝存在。
一行梅花探向朱门屋,误落在寒酥上点缀羊肉。锦屏不让冻胭脂,飞絮落在盐弦上扑打。
四条觔急冷鹍鸡,一二时中肉围绕。岂不是有一顶黄茅里的斗笠,僵杀在岩岩的一瓮齑。
初起的青蘋本来也是一样,大王毕竟是雄风。总让受者自各分开,难道这青天就秉持公道?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风格奔放,独具个性。
《谑雪》创作于明代,正值徐渭经历仕途不顺与个人生活困境之时。他通过梅花与雪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谑雪》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诗。诗中通过梅花和雪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开篇用“梅花一夜窗中见”,展现了梅花的生动与纯洁,同时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以“昨冬少雪春无霰”引入冬春交替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多次提及饮酒,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失落,“每举枯杯对此花”,似乎是在对梅花的伤感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提到的“飞絮落盐弦上扑”,则用飞絮作为意象,暗喻生活中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添了韵律感和美感。同时,诗中涉及的典故和意象,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传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视野。通过梅花、雪、饮酒等元素,徐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也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线,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并通过描写雪与寒冷,反映出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谑雪》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徐渭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寒酥”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