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2:06
过了清明,轻寒轻暖,春剩些些。花褪莺慵,苔浓蝶懒,闲掩窗纱。梦醒宝鼎烟斜。又柳外,红摇暮霞。怨杀东风,一年春事,都付杨花。
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变得温暖,春天只剩下一点点。花儿凋谢,黄莺懒惰,青苔深厚,蝴蝶也显得懒散,随意掩上窗纱。梦醒时看到宝鼎上冒出的烟雾斜斜地飘散。又看到柳树外,红霞在暮色中摇曳。怨恨那东风,过去一年春天的种种,都让它随杨花飘散了。
“怨杀东风”可以理解为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东风本是温暖的象征,但在诗中却带来了春天的结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汪菊孙,清代诗人,字道亨,号菊孙,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柳梢青 春暮”创作于春季的尾声,诗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以春末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幅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图景。诗人在清明之后,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轻微寒意,描绘出花儿凋谢、鸟儿懒散的场景,细腻地反映了春天的脆弱与不持久。通过“梦醒宝鼎烟斜”的意境,诗人表达了从梦中醒来的瞬间,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沉重。接着,诗人描绘出柳外的暮霞,红色的夕阳映衬着即将来临的夜晚,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
“怨杀东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春风本应带来温暖,但却也带走了春天的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春天的逝去
C. 对鸟的赞美
D. 家庭的温暖
“怨杀东风”中,“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冬天
C. 秋天
D. 自然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什么?
A. 美好时光
B. 春天的结束
C. 生机与希望
D. 夏天的到来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涉及自然景象,但《柳梢青 春暮》更侧重于春天的感伤,而《登鹳雀楼》则表现了壮阔的景象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