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38
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
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
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
人住在偏僻的乡村,心中因读书而变得柔和。
对他人没有怨恨,整年都不愁苦。
天地间的事物总在变化,风云随意来去。
与谁去计较这些呢,骑马的也好,放牛的也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梁以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以求内心的安宁,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闲居其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首句“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直接表达了诗人选择偏远乡村隐居的原因,以及通过读书而获得的内心柔和。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外部纷扰的厌倦,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接下来的“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淡泊与宁静,表明他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和谐,心中无怒,生活中无愁,展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超然的境界。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联系,表现了对世事的漠然态度。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天地的变化与风云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诗人对此持开放态度,随遇而安,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则是诗人对事物看法的总结,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自然,不需要与他人计较,随心而动,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是对简朴、宁静生活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淡泊态度,提倡简朴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平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居住在什么地方?
A. 市区
B. 郊外
C. 海边
D. 山顶
诗中提到的“呼马亦呼牛”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动物的喜爱
B. 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C. 对农业的依赖
D. 对他人的计较
诗中的“天地还消长”意味着什么?
A. 事物在不断变化
B. 生活的无趣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梁以壮的《闲居其一》在生活态度上同样强调自然与闲适,但更侧重于哲学思考和内心平和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