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忆秦娥》

时间: 2025-05-19 17:11:14

诗句

官阁处。

垂云低接樱桃树。

试花消息,酿来疏雨。

去年曾记西园路。

暗香漂泊愁春暮。

廿番风信,从今又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7:11:14

原文展示:

忆秦娥
作者: 江瑛 〔清代〕

官阁处。垂云低接樱桃树。试花消息,酿来疏雨。去年曾记西园路。暗香漂泊愁春暮。廿番风信,从今又数。

白话文翻译:

在官阁的地方,云雾低垂,似乎要与樱桃树相接。试着询问花开的消息,仿佛酿成了细雨。去年我曾记得西园那条小路,暗香飘散,令人愁绪满怀,春天又要结束了。经过了二十次的风信,如今又要重新开始数起来。

注释:

  • 官阁处:指的是官府或高大的建筑。
  • 垂云:低矮的云朵,形容天气的阴沉。
  • 樱桃树:一种春季开花的树,象征春天的美好。
  • 试花消息:询问花开的情况,表现对春天的期待。
  • 疏雨:细微的雨水,象征春天的温柔。
  • 西园路:指的是西园的道路,可能是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
  • 暗香漂泊:花香散发,充满了忧愁的春天即将结束。
  • 廿番风信:二十次的风信,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西园路”可能与古代文人雅士游玩的地方有关,象征着人们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江瑛在作品中运用了“暗香漂泊”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春天短暂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瑛,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曾担任官职。江瑛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抒发情感,常有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江瑛的晚年,正值春季,诗人在缅怀往事的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流逝,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官阁处,垂云低接樱桃树”便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低垂的云朵似乎在压抑着心情,樱桃树的花朵则是春天的象征,激发出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紧接着“试花消息,酿来疏雨”,诗人借细雨来表达内心的柔情与愁苦,细雨似乎带来了春花的消息,但同时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忧伤。

接下来的“去年曾记西园路”,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西园路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更是诗人心中幸福回忆的象征。最后的“廿番风信,从今又数”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二十次的风信象征着二十个春天的变迁,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官阁处:意指高大的官府建筑,暗示着社会地位和环境的变化。
  2. 垂云低接樱桃树:低垂的云朵与樱桃树相接,展现了春天的景色,传递出一种压抑的情绪。
  3. 试花消息,酿来疏雨:询问花开的消息,细雨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
  4. 去年曾记西园路:回忆去年的美好时光,暗示对往事的怀念。
  5. 暗香漂泊愁春暮:暗香在空中飘荡,带来春天即将结束的忧愁。
  6. 廿番风信,从今又数:经历了二十次春天,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再一次浮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春花的消息,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 拟人:暗香飘泊,赋予自然以生命,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展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树:象征春天与青春,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疏雨:象征温柔与细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
  • 西园路:代表着过往的美好回忆,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试花消息”中的“试”字意为: a) 尝试
    b) 询问
    c) 测量

  2. 诗中提到的“暗香”主要表达了: a) 春天的美好
    b) 对往事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3. “廿番风信”中的“廿”是指: a) 十
    b) 二十
    c) 二

答案:

  1. b) 询问
  2. b) 对往事的怀念
  3. b) 二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桃花源记》 陶渊明:描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对比:

  • 江瑛《忆秦娥》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江瑛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收录江瑛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帮助读者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适合深入学习诗歌的读者。

相关查询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贫居自警三首 杂记十首 丁巳启建二首 梦方孚若二首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书感 榕台二绝 岁除二首 重饯赵信州分韵得寝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和的词语有哪些 斤偏旁的字有哪些?带斤的汉字大全 明结尾的成语 百发百中 典妻鬻子 叹美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麥字旁的字 阿谀曲从 河清海晏 齲字旁的字 策结尾的成语 设置 四方云扰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三字俗语大全_经典三字俗语解析与应用 音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广开言路 殊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