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3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35:40
峭壁斑斓菭养茸,观音岩现妙鬘容。一庵附石如屏障,古洞谽谺有伏龙。
在色彩斑斓的峭壁上,生长着茸茸的苔藓,观音岩上显现出美妙的容颜。一座庵堂依附在石壁旁,宛如一道屏障,古老的洞穴深邃而幽静,似乎隐藏着伏藏的龙。
“观音”是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菩萨,广受信仰和崇拜。诗中的“观音岩”可能是指一处名胜古迹,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感悟。伏龙则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象征,通常与隐秘、神秘的力量相关。
作者介绍:黄公渚,近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多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公渚游历劳山时,结合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首诗描绘了劳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结合了自然与宗教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开头两句通过色彩斑斓的峭壁和生机勃勃的苔藓,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观音岩现妙鬘容”则引入了宗教元素,使景物与精神世界交融。庵堂与古洞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深邃感,似乎在暗示着一种隐秘而又神秘的力量。整首诗在字句上流畅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深厚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峭壁有什么特征?
“观音岩现妙鬘容”中“妙鬘容”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鹿柴》,同样在描绘自然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理,但黄公渚的诗更多地融合了宗教意象,展现了更为深邃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