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2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25:34
龙虎销残莺燕老,西风一夜南朝。江南何处不魂销。乌啼红板路,花落白门潮。剩得几株残照流,向人犹逞纤腰。招魂重过石城桥。月明楼十四,不忍更闻箫。
龙虎已然消逝,莺燕也已衰老,西风一夜之间带走了南朝的繁华。江南何处不在伤感中消磨?乌鸦在红板路上啼叫,花瓣随潮水飘落在白门。只剩下几株残阳的余晖,依然在向人展现着它那纤细的身姿。再次招魂经过石城桥。明月照耀着十四楼,我不忍再听那箫声。
程颂万(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而受到推崇。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临江仙 题板桥杂记》是一首结合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切眷恋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首句“龙虎销残莺燕老”以“龙虎”暗喻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使得往日的繁华不复存在,莺燕的老去则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江南何处不魂销”则进一步强调了江南的忧伤与凄凉,诗人似乎在问,江南的每一个角落是否都在为往日的美好而伤感。
“乌啼红板路,花落白门潮”中的乌鸦啼叫声与落花潮水交织,形成了一幅极具画面感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悲欢离合。接下来的“剩得几株残照流”则用残阳的余晖来象征遗留的美好,流转的光影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最后的“月明楼十四,不忍更闻箫”则以明月和箫声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哀愁。
整体来看,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切的情感,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感怀,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深切的怀旧情感。
诗中提到的“龙虎”象征什么?
“江南何处不魂销”中的“魂销”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箫声”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