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51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
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
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这边休歇。
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
在琅玕的阴影下,心境清净,悠然坐着,无话可说。
岩石上的花和涧水旁的草随风摇曳,不再允许那些纷扰的言语。
西方的哪里,长安之路遥远,不妨在这里稍作停歇。
清扫一切的纷杂与光怪,原本法理是无生无灭的。
顾太清(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号太清,山水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人之内心与自然的关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广寒秋》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中透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竹林中静坐,表明对浮躁世界的拒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广寒秋》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意蕴,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首句“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展示了诗人坐在清幽的环境中,心境平和,没有多余的言语,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描绘了自然的自在与安详,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拒绝。诗人以“西方何处,长安道远”来反映人生的漫长和不易,然而选择在此处停歇,显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智慧。最后一句“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则是对哲理的深刻理解,提示人们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清明与真实。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合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和内心的和谐。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淡然态度,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诗中“琅玕阴里”指的是什么?
“长安道远”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怎样看待纷扰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