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09:41
南歌子 其四 初秋闺怨
作者: 吴绮 〔清代〕
凫藻才宜火,桃笙不耐香。
朝来无语暗思量,只恐莲壶银箭夜须长。
梦断惟含笑,啼残懒更妆。
龙须六尺锦匡床,怎奈好天辜负是新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初秋时节的闺中怨思。诗中写道:水草刚刚适合燃火,桃笙(桃木制的乐器)却又难以耐受香气。今天早上没有说话,只是在暗自思念,唯恐莲花壶里的银箭(指的是夜晚的漫长)又要延续得很久。梦醒时只剩微笑,哭泣后懒得再化妆。六尺长的锦匡床上,怎么忍心让这美好的天气辜负了新凉的秋意。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女性内心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闺怨、离愁等主题。她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融入自然景象,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南歌子 其四 初秋闺怨》创作于初秋时节,正是万物渐渐衰退,情感愈加浓烈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内心的思念与怨愁。
这首《南歌子 其四 初秋闺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秋季时节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凫藻才宜火,桃笙不耐香”引入,水草的燃烧与桃木乐器的香气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心中的矛盾与挣扎。在初秋的晨光中,她默默思虑,生怕漫长的夜晚让思念愈加沉重。
整首诗的情感在梦断时达到了高潮,诗人“惟含笑”的状态与“啼残懒更妆”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从梦境中的甜美到现实中的无奈转变。最后一句“怎奈好天辜负是新凉”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顶峰,既有对美好天气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短暂愉悦的无奈。
吴绮的诗作在语言上优雅而含蓄,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和思考,使这首诗成为描绘秋季闺怨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女性在初秋时节的孤独与思念,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刻展示了秋季的萧瑟与内心的纠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笙”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水草
答案:A. 一种乐器
“梦断惟含笑”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A. 快乐
B. 无奈与失落
C. 兴奋
答案:B. 无奈与失落
诗中的“莲壶”象征了什么?
A. 纯洁与理想
B. 财富
C. 劳动
答案:A. 纯洁与理想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但李清照的表达更显直白与激烈,而吴绮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婉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