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3: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40:23
如梦令 忆燕
作者: 鲍之芬 〔清代〕
红杏枝头春吐。
不定班班社雨。
轻暖又轻寒,总把归期耽误。
何处何处。
悄立珠帘绣户。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红杏花在枝头盛开的情景。春季的天气时而温暖,时而寒冷,让人无法确定归来的日期。词人对春天的美好感慨,同时隐约流露出对归期的惆怅与不安,最后在思念的情绪中,默默地站在珠帘绣花的窗户前。
“红杏枝头春吐”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常用来形容春回大地。社雨是古代对特定节气时节雨水的称呼,通常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作者介绍:
鲍之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以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同时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变化的关注和对人情的细腻感受。
这首《如梦令 忆燕》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红杏枝头春吐”不仅描绘了春的美好,更暗示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接下来的“不定班班社雨”则引出春天的不确定性,轻暖与轻寒的交替,象征着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诗人所期待的归期却因这些自然因素而被耽误,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结尾的“悄立珠帘绣户”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红杏、春雨、珠帘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归期的期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与无奈。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求情感的寄托,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红杏枝头春吐”中的“红杏”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不定班班社雨”中“班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雨声清脆
B. 风声呼啸
C. 鸟儿歌唱
D. 花儿盛开
诗人通过“悄立珠帘绣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生气与不满
D. 骄傲与自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感慨,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细腻与柔情,与鲍之芬的作品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不同的意象,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描绘手法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