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高阳台 石帚师见示和清寂堂感秋之作,敬次原韵》

时间: 2025-05-23 07:51:50

诗句

野火烧原,荒波送日,悬知四海皆秋。

老雁衔芦,南飞散落高楼。

干戈满目悲身事,便从他、白马清流。

叹悠悠,张俭当年,望户何投。

甘陵南北纷纷日,怕苍天易死,沸鼎还游。

墙壁公卿,窃钩莫笑封侯。

残涛怒打沉江锁,有楼船,飞动江州。

渺空烟,事往何年,难问沙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51:50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石帚师见示和清寂堂感秋之作,敬次原韵
野火烧原,荒波送日,悬知四海皆秋。
老雁衔芦,南飞散落高楼。
干戈满目悲身事,便从他白马清流。
叹悠悠,张俭当年,望户何投。
甘陵南北纷纷日,怕苍天易死,沸鼎还游。
墙壁公卿,窃钩莫笑封侯。
残涛怒打沉江锁,有楼船,飞动江州。
渺空烟,事往何年,难问沙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野火在原野上燃烧,荒凉的波浪送走夕阳,四海之内似乎都已是秋天。老雁衔着芦苇向南飞去,纷纷散落在高楼之上。战乱之事满眼皆是,纵然如此,我也愿意追随那白马清流的生活。感慨不已,想到张俭当年的壮志,现如今我又该何去何从?甘陵南北的纷争,一天天在变化,仿佛苍天也难以长久,沸腾的鼎中仍在游动。墙壁上的公卿们,窃取权势的,不必嘲笑那些封侯之人。残余的波涛愤怒地拍打着沉没的江锁,有楼船在江州飞快航行。渺茫的烟雾中,往事已难以追溯,沙鸥的鸣叫也无法询问。

注释

  • 野火:指的是野外的火灾,象征着动荡和灾难。
  • 老雁:指候鸟,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乡。
  • 干戈:指战争,象征着悲伤和苦难。
  • 张俭:历史人物,代表志向和理想。
  • 甘陵:地名,象征着纷争与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敦仁,近代诗人,生于乱世,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沉郁,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战乱之际,诗人感受到时局动荡与个人无奈,借助秋天的景象抒发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的“野火烧原”与“荒波送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老雁南飞则象征着离别、思乡,唤起人们对故土的思念。诗中“干戈满目悲身事”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无情对比,诸如“叹悠悠,张俭当年”的感慨,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力感。最后的“渺空烟,事往何年”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往事的不可追溯,给人以强烈的孤独感与无奈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历史人物的引入,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火烧原:野外的火焰在原野上燃烧,暗示着动荡的局势。
  • 荒波送日:荒凉的波浪伴随着日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老雁衔芦:老雁衔着芦苇,南飞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意味。
  • 干戈满目悲身事:战争的景象令人感到悲伤,诗人对身世的无奈。
  • 便从他白马清流:向往那种清流般的生活,表现出对理想的追寻。
  • 叹悠悠,张俭当年:感叹昔日的志向与如今的迷茫。
  • 甘陵南北纷纷日:甘陵地带的纷争,暗示社会动荡。
  • 怕苍天易死,沸鼎还游:担忧时局变幻,稳定的状态难以维持。
  • 墙壁公卿,窃钩莫笑封侯:对权贵的讽刺,暗示社会的不公。
  • 残涛怒打沉江锁:波涛拍打江锁,象征着无情的变迁。
  • 有楼船,飞动江州:描绘船只在江州航行的情景,表现出生活的流动性。
  • 渺空烟,事往何年:时间的流逝与往事的不可追溯,充满了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野火烧原”,将自然现象与社会动荡联系起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残涛怒打”,赋予波涛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对个人理想的追寻与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火:象征动荡与不安。
  • 老雁:代表离别、思乡的情感。
  • 干戈:战争与悲伤。
  • 白马清流:理想的生活状态。
  • 甘陵:象征纷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火烧原”所象征的意义是什么? A. 和平
    B. 动荡与灾难
    C. 自然的美
    答案:B

  2. “老雁衔芦”中的老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乡
    B. 离别
    C. 欢快
    答案:B

  3. 诗人对时局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满足
    B. 忧虑
    C. 漠不关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情感深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诗作,也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高阳台》:两首诗都涉及思乡与孤独,但《静夜思》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高阳台》则结合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题斋壁 杂咏一百首 其六十五 李醯 梅花五首 其一 书事十首 其十 居厚弟生日 最高楼 翌日宫教惠诗次韵二首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三 和赵广文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君子之交接如水 巳字旁的字 太姥山 隐鳞戢羽 釒字旁的字 唇不离腮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巫风 侵臣 折冲樽俎 众少不敌 四点底的字 龠字旁的字 包含右的词语有哪些 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攀辕卧辙 广字头的字 辞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