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3:00
催诗雨,搅得晚天凉。
碧涨半篙平似镜,
乌篷三尺小于房。
荡入藕花乡。
在细雨的催促下,傍晚的天气变得凉爽。
湖面如镜,水位上涨,船只在水中轻轻摇摆,
黑色的船只显得比房屋还小。
船儿荡入满是藕花的乡村。
黄祝蕖(约1870-1913),字子华,号祝蕖,江苏人,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诗创作于黄祝蕖的游历期间,反映了她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赞美。时代背景是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人们对美好自然与人文情感的向往更加明显。
《江南好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在细雨中泛舟的情景。开头的“催诗雨”,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是情感的引子,渲染了氛围。随着雨水的到来,夜晚的凉意随之而来,诗人将这一切感受完美地融入诗中。
“碧涨半篙平似镜”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水面如镜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此处的“碧涨”不仅指水位的上升,更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而“乌篷三尺小于房”,则通过对比,突出船只的渺小,营造出一种孤独感,映衬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体悟。
最后一句“荡入藕花乡”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藕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诗人在此表达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留恋,也暗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催诗雨,搅得晚天凉。
细雨如诗般轻轻催促,打乱了傍晚的宁静,带来了凉意。
碧涨半篙平似镜,
湖面清澈,水位上涨,显得平静如镜,表达了安宁的氛围。
乌篷三尺小于房。
黑色的船篷在湖面上显得渺小,突出江南水乡的广阔与诗人的孤独感。
荡入藕花乡。
船只轻轻驶入满是莲藕花的乡村,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选择题:诗中的“乌篷”指的是:
A. 一种船
B. 一种花
C. 一种山
答案: A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荡入藕花乡”反映了诗人对_____的向往。
答案: 美好生活
判断题:诗中的雨水使得天气变得温暖。
答案: 错
比较黄祝蕖的《江南好 其二》和杜甫的《江南》:两首诗都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但黄祝蕖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背景与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