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3:49
作者: 陈曾寿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近高楼,浓妆一面,瞢腾见时味。绛英繁缀。偏带露盈盈,如许佳丽。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只可惜昨朝轻负,曦高犹拥被。年年对花换心情,西泠怅梦断,应添憔悴。新涨绿,馀愁雨愁烟飘坠。长相忆粉云腻处,红一镜楼台斜照里。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
在高楼之上,浓妆艳抹的一面,似乎在迷蒙中见到那时的情景。红花繁茂,偏偏带着露水盈盈,这样的美丽。曾经在寒冷中独自倚靠,飘零的花瓣让我感到无尽的欢喜。可惜昨日轻言负心,阳光依旧温暖着被子。年年花开花落,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西湖的梦境已然断绝,心中更加憔悴。新涨的绿意,伴随着雨愁和烟雾飘落。长久思念那粉色的云彩,红色的楼台在斜阳中映照。问离别后,谁来与我共饮芳香的酒,春天的灵魂在桥下的水中流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花犯》写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事的怀念。
《花犯》是陈曾寿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以桃花盛开的美景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描绘的画面生动而细腻,浓妆的女子与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诗人通过“近高楼”开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繁花似锦的场景中。接着,浓妆与绛英的交织,表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诗句“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尽管外界美丽如花,内心的情感却依然复杂。
“年年对花换心情”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随着岁月的推移,心境也随之改变。西泠的梦境已断,诗人对往事的怀念愈加浓烈,愁绪也随之而生。最后的“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思念,似乎在问,离别之后,谁还能与我共醉春光。
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意象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花朵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近高楼,浓妆一面,瞢腾见时味。
近在高楼的女子,浓妆艳抹,仿佛在迷蒙中能看到当时的情景。
绛英繁缀。偏带露盈盈,如许佳丽。
红色花朵繁茂,带着露水,格外美丽。
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
曾在寒冷的日子里独自倚靠,花瓣飘落给我带来无尽的欢喜。
只可惜昨朝轻负,曦高犹拥被。
可惜昨日轻言负心,阳光依旧温暖。
年年对花换心情,西泠怅梦断,应添憔悴。
每年与花相伴,心情却变化无常,西湖的梦已断,心中愈加憔悴。
新涨绿,馀愁雨愁烟飘坠。
新绿的春意中,忧愁伴随着雨和烟雾飘落。
长相忆粉云腻处,红一镜楼台斜照里。
记忆中那粉嫩的云彩,红色的楼台在斜阳下映照。
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
问离别后,谁来共享这芳香的酒,春天的灵魂在桥下的水中流淌。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桃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事的追忆,充满了惆怅与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绛英”指的是什么?
“年年对花换心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春魂桥下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