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4:51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兹晨何不乐?端念良自尤。
自吾有爪觜,半啄匪躬谋。
俯视见后土,仰视见光浮。
关门赫婢仆,雄长如诸侯。
专精事羹饭,馀政及干餱。
兵后物力绌,平世生齿稠。
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
吾皇惕味爽,彼相争前筹。
圣者自危厉,愚者自优游。
六哉六合内,人类难等俦。
今晨为何不快乐?想来是我的体念太过于忧虑。
因为我有爪子和嘴巴,结果只顾为自己谋生。
低头看见地面,仰头看见光辉浮动。
关门的侍女仆人,气宇轩昂如同诸侯。
专心致志地处理饮食,余下的政务则被忽略。
战后物资匮乏,和平时期人口稠密。
人人都像我般饱满,实则承受着黄屋的忧虑。
我的皇上警惕而清醒,而那些人则在争斗前筹划。
圣人自感危机四伏,愚者反而悠然自得。
在这个宇宙之中,人类难以平起平坐。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刚毅、理智和清晰的政治思维著称,尤其在湘军建立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功绩,被誉为“洋务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朝中后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曾国藩作为地方重臣,深感国家的危机与民众的困苦,故而写下此诗以反映对时局的忧虑及对人生的思考。
《兹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反映了曾国藩对自身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何不乐”引出困惑,表露出诗人的心理状态,接下来的“自吾有爪觜”则表明了个人生存的艰难,暗示着自私的本性使人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将个人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的现实困境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
曾国藩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的反思,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批判。他提到“兵后物力绌,平世生齿稠”,揭示战后物资短缺与和平时期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加深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不安定性。“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这一句更是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担忧结合起来,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深刻,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曾国藩卓越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揭示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兹晨”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人人似我饱,实重黄屋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