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1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2:47
《鹊踏枝 春寒》
作者: 陈世祥 〔清代〕
未及春来愁已及,
春到梅花,花朵还重袭。
饥雀啄抛红粒粒,
东君尽把幽香蛰。
酒倦诗逋成悒悒,
拟泛轻舟,怕见归潮急。
是处天涯愁尽入,
一窗风雨灯花涩。
在春天到来之前,愁绪已先行而至。春天来了,梅花却依旧重重叠叠地绽放。饥饿的小鸟啄食着地上的红色种子。春天的东风把那幽香都藏匿起来。因酒而疲倦,因诗而退却,心中感到无比忧郁。想要乘轻舟出游,却又怕看到归来的潮水急促。在这个天涯的尽头,愁绪全都涌入我的心中,一窗外的风雨透过灯光,映得花朵显得更加暗淡。
本诗中提到的“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坚韧和清雅,而“东君”则是春天的化身,象征着春风与生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春天的到来常常与情感的涌动、生命的复苏相联系。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以擅长词曲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寒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但又被愁绪所困。春天的意象与忧愁的情感交织,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
《鹊踏枝 春寒》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愁苦。诗的开头“未及春来愁已及”便直接点明主题,春天尚未真正到来,愁绪却已经缠绕心头。这种“愁”不仅是对春天的期待,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梅花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梅花在春天时绽放,却显得重重叠叠,仿佛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层层愁苦。同时,饥雀啄食红粒的意象,也传递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困顿。
“酒倦诗逋成悒悒”,这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疲惫与对艺术的冷淡,似乎无论饮酒作诗,心中那份愁苦始终无法抚平。最后两句中,诗人试图逃离这种愁苦,渴望乘舟而行,却又害怕归潮的急促,这种矛盾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无奈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春寒之际的孤独与忧愁,亦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寒时节的愁苦展开,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将愁苦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期待
B. 无所谓
C. 忧愁
“东君”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诗中“酒倦诗逋”的意思是?
A. 喝酒感到疲倦,写诗感到无趣
B. 喝酒感到愉快,写诗感到兴奋
C. 酒和诗都让人开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世祥的《鹊踏枝 春寒》更注重描绘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通过饮酒和月光抒发豪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诗人个性。
推荐书目:
这部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不仅帮助读者理解诗词本身,更能引发对生活与情感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