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9:1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14:49
天际秋云凝远目。一箭征鸿,漠漠微阳逐。无限平芜催落木。红罗掩面伤蛾绿。四面楼台高插玉。倩影灯前,共舞纤纤足。尽日歌台喧肉竹。管弦那解悲华屋。
在远方的天际,秋云悠然凝聚而成,目光所及。一只箭般的鸿雁飞过,微弱的阳光在空旷中追逐着。无边的平原催促着树木的落叶。红色的罗帕掩住了她的面容,使她悲伤如同蛾子般脆弱。四周的楼台高高耸立,宛如玉石般的插立在空中。她的倩影在灯光下,共同舞动着纤细的脚步。整天的歌舞台上喧闹不休,管弦乐声又怎能解得她的悲伤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常见于古诗词中。
刘逸生(1877-1933),字子春,号静庵,近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婉约而受到推崇。他的创作受到了时局动荡的影响,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蝶恋花》创作于作者生活的动荡之际,正值国家面临变革与动荡,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词作,透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离别画面。开篇通过“天际秋云”引入,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思念的心情。而“一箭征鸿”的比喻,瞬间将离别的主题提炼出来,鸿雁的孤独飞翔正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在“无限平芜催落木”一句中,诗人用“平芜”来描绘秋天的萧条,而“催落木”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中出现的“红罗掩面伤蛾绿”,不仅描绘了女子的柔弱,也表达了她内心的悲伤。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诗人通过“倩影灯前,共舞纤纤足”展现出一种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似乎在劝诫自己珍惜眼前的欢乐。然而,随着“尽日歌台喧肉竹”的出现,喧嚣的音乐与心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
整首词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极具美感,红与绿的对比不仅体现在女子的装扮上,也象征着激情与伤感的双重情感。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最终,整首词在离别与欢聚之间摇摆,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征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条河流
c) 一种花
“倩影灯前”中的“倩影”意味着什么?
a) 美丽的身影
b) 伤心的影子
c) 朋友的影子
诗中“尽日歌台喧肉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的心情
b) 悲伤与孤独
c) 喜悦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