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7:49
西湖月 题陈琴斋月舲双泛图有序
作者:黄燮清 〔清代〕
珠帘影挂银河,看万顷秋波,照成冰雪。
嫩凉乍引,钗纹露洗,鬓丝烟织。
青山空翠远,认镜里眉痕新画出。
试听取三尺琼箫,定有凤凰飞集。
勾留十载西湖,正独自疏狂,雾鬟轻别。
玉尊同泛,香弦偶语,让君高逸。
芙蓉都睡了,笑薄梦游仙人未识。
但瞒过几叶渔舟,更谁知得。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湖月色下的美丽景象,窗帘的影子映在银河上,看到万顷秋水的波光,宛若冰雪般清澈。清凉的微风轻拂,发间的钗子沾上露水,鬓发如烟般轻柔。远处的青山空旷而翠绿,镜中映出的眉痕仿佛是新画出的。耳边传来琼箫的悠扬乐声,似乎能听到凤凰的飞舞。十年来我驻留在西湖,独自享受这份洒脱,轻轻告别那飘逸的雾鬟。与友人共饮美酒,闲聊琴弦,享受这高雅的逸趣。芙蓉花都已沉沉入睡,微笑着说那游仙人还未识得此地。唯有几只渔舟经过,谁又能得知我的心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燮清,字子昊,号琴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燮清对西湖的游览之际,反映了他在月色下的所思所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这首《西湖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西湖月夜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感受。诗中开篇用“珠帘影挂银河”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地。接着,诗人通过“看万顷秋波,照成冰雪”的描写,呈现出西湖的广阔与清澈,赋予整个场景以生动的色彩和温度。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孤独而自由的精神状态。“勾留十载西湖,正独自疏狂”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洒脱态度。“玉尊同泛,香弦偶语”则描绘了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悠闲情景,传达出一种友谊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中提到的“芙蓉都睡了,笑薄梦游仙人未识”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西湖月夜的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珠帘影挂银河”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宁静的夜晚
B. 热闹的市集
C. 荒凉的沙漠
D. 繁华的街道
诗人提到的“琼箫”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象
B. 友谊的珍贵
C. 音乐的优美
D. 自然的和谐
“芙蓉都睡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西湖月》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与情境各异,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黄燮清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