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毛延寿》

时间: 2025-05-04 10:37:11

诗句

范蠡倾吴国,奇计进西施。

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11

诗词名称: 毛延寿

作者: 许炯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范蠡倾吴国,奇计进西施。
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


白话文翻译:

范蠡让吴国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巧妙的计策却用在了西施身上。可惜的是,他的攻心之计没有在越王的时代施展出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范蠡: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吴王夫差消灭越国。
  • 倾吴国: 使吴国倾覆,指范蠡的策略使吴国走向灭亡。
  • 奇计进西施: 狡猾的计策被用于西施,形容用美人计。
  • 攻心策: 心理上的策略,指用心理战术来战胜敌人。
  • 不遇越王时: 指没有在越王时期施展才能。

典故解析:

  • 范蠡与西施: 范蠡为了消灭越国,采用了美人计,西施被用作诱敌之计。历史上,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反映了权谋与爱情的复杂关系。
  • 越王: 越王勾践是越国的国君,因被吴国打败而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炯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悟,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明代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对范蠡智慧与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范蠡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范蠡不仅是智者,同时也是一位战略家,他的计策最终却未能改变吴国的命运。诗中“奇计进西施”的描绘,展现了他用美人计来迷惑敌人的智慧,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惋惜和对命运的无奈。诗的最后一句“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更是表达了对历史机遇的珍惜与错失。这种历史的感慨和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意,读者在品味之余,亦能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范蠡倾吴国: 直接指出范蠡的策略使吴国走向灭亡,承载着历史的重负。
  • 奇计进西施: 显示出范蠡的智慧,采用了非常规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 惜哉攻心策: 表达了对范蠡计策的惋惜,暗示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不遇越王时: 强调历史的机遇,若在更合适的时机,结果可能会不同。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倾吴国”与“进西施”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 “惜哉”一词在此处反映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历史的机遇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国: 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西施: 代表着美丽与智慧的结合,但同时也暗示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 攻心策: 体现了心理战与策略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范蠡的计策在诗中被用来做什么?
    A. 攻打敌国
    B. 迷惑敌人
    C. 帮助越国

  2. 诗中提到的“越王”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吴王
    B. 越王勾践
    C. 齐王

  3. 诗人对范蠡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惋惜
    C. 反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离骚》《毛延寿》均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但《离骚》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而《毛延寿》则更关注智慧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太保节使赵公挽词 重九独登赏心亭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 次韵朋元卖花处见梅 续长恨歌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六首 宴坐庵 南台瑞应阁用壁间张安国韵 酬姜堯章 落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求四告 四点底的字 概不由己 青字旁的字 以叔援嫂 血字旁的字 以屈求伸 举偏补弊 龙香剂 殴捶 肝心若裂 包含谨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迷踪失路 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红狼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