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6:20
未放阳春入鬓华。一生清恨过恒沙。东风泪满青芜国,子夜歌残碧玉家。羁思迥,水云赊。东蒙旧隐杳归槎。当时松雪心期在,何处招魂赋楚些。
春天还未能将生机带到我的鬓发上,我这一生的遗恨像恒河的沙粒一样多。东风带着泪水飘荡在青苔覆盖的国土上,午夜的歌声在碧玉般的家中渐渐消散。孤独的思绪飘荡,水与云的距离延展。东蒙的旧隐事已经无影无踪,归来的船只也难以寻觅。当初在松树和雪花间的心愿,如今又在哪里去招魂,赋诗给楚地呢?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存的诗作以清新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多受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影响,擅长描绘孤独与思乡之情。
《鹧鸪天 癸亥初春浔阳江干作》写于癸亥年春季,诗人在浔阳江边,面对春天来临与个人思绪的交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陈方恪的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全诗通过春天的意象,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深邃。开头的“未放阳春入鬓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尚未到来时的孤寂与无奈,隐喻着人生的寒冷与等待。接着“清恨过恒沙”则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往遗憾的沉重感,仿佛每一粒沙子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思念。
“东风泪满青芜国”一句,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东风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气息,更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词通过水云的意象,传达出孤独的思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对过去的追忆。
最后两句“当时松雪心期在,何处招魂赋楚些”,则是对往日心愿的追问,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失落。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以及春天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遗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悲伤的情感基调。
“未放阳春入鬓华”中的“阳春”指的是什么?
“一生清恨过恒沙”中“恒沙”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芜国”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