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2:53
炀帝堤边柳,凋零几度秋。
蝉声悲故国,莺语怨荒丘。
行殿基何在,空江水自流。
行人休折尽,折尽更生愁。
在炀帝的堤岸旁,柳树已经凋零了多少个秋天。
蝉鸣声中带着对故国的悲伤,黄莺的歌声中充满了对荒丘的怨恨。
昔日的行宫遗址如今何在?空荡荡的江水依旧在流淌。
行人就此不要再折柳了,折柳只会让新的愁绪再生。
作者介绍:端淑卿,明代女诗人,生活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一个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故国的忧伤和对逝去繁华的追忆。
《隋柳》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感与情感深邃的诗作。开头以“炀帝堤边柳”引入,便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场景中,炀帝的堤岸承载着多少往昔的记忆。柳树的凋零,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象征着时光流逝带来的伤感。蝉声与莺语相继而来,前者的悲伤与后者的怨恨,交织出一种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行殿基何在”,不仅在询问昔日繁华的去向,也在质问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而“空江水自流”则将时间的流逝与无限的孤寂感结合起来,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最后一句“行人休折尽,折尽更生愁”,不仅是劝诫,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折柳象征着离别,愁绪则是对逝去的哀痛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历史女性对国家、对故土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透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炀帝”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代
B. 隋代
C. 宋代
诗中提到的“蝉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愉悦
诗的最后一句“行人休折尽,折尽更生愁”主要是劝诫什么?
A. 不要再折柳
B. 不要再思念故国
C. 不要再流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端淑卿的《隋柳》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但前者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后者则侧重于兄弟间的情感与家庭的牵挂。两首诗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