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2:47
一毡元不薄,秋去苦炎蒸。
蛤月宛相照,鹏风还可乘。
问奇知鸟迹,散帙到鱼镫。
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结绳。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学者的送别之情。第一句写道,旅行的行囊虽然轻薄,但在秋天的炎热中却显得苦涩。接着提到明亮的蛤月照耀着大地,鹏鸟的强风还能助其飞翔。诗人询问那奇特的鸟类踪迹,散落的书卷已泛至鱼的灯下。最后,诗人感叹,何必依赖古人的智慧,这样的人仍在用结绳的方法记录。
作者介绍:区怀瑞,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送别友人或弟子,表达对其远行的祝福与关切,同时反映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开篇以“毡”字引入,形象地描绘出旅途的轻松与沉重,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随后的“蛤月宛相照”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希望。鹏鸟和风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追求,表明诗人对友人勇敢追梦的期许。
在“问奇知鸟迹”一句中,诗人表现出对知识的探求和对奇特事物的好奇,显示出对学问的尊重和向往。而最后的“何待稽淳古”则引发读者思考,古代智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当下个体的努力与实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自由与探索精神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集中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毡”是什么?
A. 帐篷材料
B. 食物
C. 工具
“蛤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黑暗
B. 智慧
C. 希望
诗人认为古代的智慧是否重要?
A. 非常重要
B. 不重要
C. 重要但需结合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