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29
欲识山容十载余,
东风杖履任徐徐。
下方钟磬前朝寺,
绝壁龙蛇何代书。
马鬣已平襄敏墓,
莺声空吊次楩居。
凭高看足春光好,
谁向峰头结草庐。
想要了解这座山的模样,已经十年多了,
随东风漫步,悠然自得。
山下有座前朝的寺庙,钟声和磬声悠扬,
峭壁上留下了多少龙蛇的故事。
马鬣已然平整,静静地躺在襄敏的墓前,
黄莺的鸣声空荡荡地哀悼着次楩的居所。
站在高处,春光如此美好,
谁在峰顶上结起了草庐?
作者介绍:王维坤,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维坤游历大伾山时,融入对山的感悟与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王维坤的《登大伾同孙右汉》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与历史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欲识山容十载余”引入,表明了诗人对大伾山的向往与探索。诗中通过“东风杖履任徐徐”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游览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接着,诗人通过对下方寺庙的描绘,“下方钟磬前朝寺”,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宗教氛围中,钟声与磬声交相辉映,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的“绝壁龙蛇何代书”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山的峭壁似乎铭刻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马鬣已平襄敏墓”来缅怀历史人物,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而“莺声空吊次楩居”则以自然的声音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情感深邃且细腻。最后,凭高而望,春光明媚,诗人不禁感叹,但又留下一个悬念:“谁向峰头结草庐?”这既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令人沉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王维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绝壁龙蛇”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