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天宁寺浮图歌》

时间: 2025-07-12 02:28:03

诗句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28:03

和天宁寺浮图歌

原文展示: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耸入云的塔,直插碧空,向西眺望昆仑山,向东俯视碣石山。
闪电般的瞬间,我看尽了大千世界,转眼间就能换掉长安的街道。
没有风的时候,铃铎发出突如其来的声音,半夜里,龙象在寂静中走过。
空中盘旋的孤鹤栖息后又被惊动,俯瞰着地面上如蚁窝般纵横的日光。
寺中的老僧时来时去,佛灯静静地照耀着青苔。

注释:

  • 高标:高耸的塔或标志性建筑。
  • 撑霄碧:撑起天空,形容建筑之高。
  • 昆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象征高大和神秘。
  • 电光:比喻瞬间的闪现。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龙象: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威严。
  • 蚁垤:形容细小的事物,如同蚂蚁的窝。
  • 寂寂:形容静寂无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正宗是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天宁寺浮图,描绘了高耸的塔楼与周围壮丽自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诗歌鉴赏:

《和天宁寺浮图歌》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即以“高标突兀撑霄碧”描绘出浮图的雄伟,再通过“西俯昆仑东碣石”的地理定位,展示了其高耸入云的壮丽。诗中巧妙地运用“电光过眼阅大千”,以瞬间的电光作为时间的象征,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瞬息万变。

接下来的描写,无风时铃铎乍传声,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半夜萧萧龙象行”则引入了佛教意象,增强了神秘感。诗人在此处通过对比,表现出人世的喧嚣与寺庙的宁静。

最后两句“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老僧的出现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回归,佛灯的光辉则照亮了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并蕴含深厚的佛教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标突兀撑霄碧:塔楼高耸,直入碧空,表现出其巍峨的气势。
  2. 西俯昆仑东碣石:从塔上向西可见昆仑山,向东见碣石山,展现地理的壮丽。
  3. 电光过眼阅大千:形容瞬间的闪现,仿佛一瞬间看尽了万千世界。
  4. 咫尺换尽长安陌:近在咫尺,却能瞬间改变长安的喧嚣。
  5. 无风铃铎乍传声:在无风的夜晚,铃铎突然响起,打破了寂静。
  6. 半夜萧萧龙象行:半夜时分,神兽在寺庙中缓缓走过,增添神秘感。
  7. 盘空孤鹤栖复惊:空中孤鹤栖息后被惊动,象征着宁静被打扰。
  8. 下瞰蚁垤日纵横:俯瞰大地,阳光洒下,如同蚁窝般纵横交错。
  9. 寺中老僧去还来:老僧在寺中来来往往,表现出生活的循环。
  10. 佛灯寂寂照青苔:佛灯静静地照耀着青苔,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电光过眼”,形象地表现时间的短暂。
  • 拟人:如“铃铎乍传声”,使物体具有人性。
  • 对仗:如“西俯昆仑东碣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浮图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常,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浮图:象征着信仰与精神寄托。
  • 昆仑山、碣石山:代表着雄伟的自然,象征着不变与永恒。
  • 龙象: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神秘与威严。
  • 老僧与佛灯:象征着智慧、宁静和对生命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天宁寺浮图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正宗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昆仑”是指什么?

    • A. 一座寺庙
    • B. 一座高山
    • C. 一条河流
    • D. 一座城池
  3. 诗中“无风铃铎乍传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喧嚣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喜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和天宁寺浮图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前者侧重于佛教文化与人生哲理,后者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题美人图二帧二首 其一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其二 纪别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 颠倒韵伯兄大千侄阿莲同作 菩萨蛮 其五 菩萨蛮 柳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畴接陇 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蚁子酱 三玄 怒目戟指 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如兄如弟 业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测量觇标 士字旁的字 置之弗论 隋祭 舜日尧年 晒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