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8:09
解佩令 吧灯蛾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灯蛾种性,迷沉苦境。
只贪寻烛中花影。
抵死身投,被烂炙犹然不省。
全错认流萤艳冷。
向明有意,因怀暗景。
奈无功忍死俄顷。
识破炎光,不自炙亡形亡命。
落清凉境中独兴。
这首诗描写了灯蛾的本性,它们常常迷失在痛苦的境地中,只贪图烛火下花影的美丽,甚至不惜以身投火,依然毫无觉悟。它们误认流萤的光辉为艳丽的景象,向光明追去,却因心中隐藏的黑暗而感到痛苦。最终,尽管识破了火焰的危险,却依旧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只有在清凉的境地中才能感到一丝独特的兴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明确引用古典典故,但“灯蛾扑火”的意象常用来比喻追求光明而导致自我毁灭的情形,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
作者介绍: 刘志渊是元代诗人,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他的诗风多变,既有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也有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灯蛾的比喻,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光明与快乐中遭遇的困境和痛苦,暗含对生命的思考与警示。
《解佩令 吧灯蛾》通过灯蛾这一形象,深刻探讨了人类在追求美好事物时的盲目与无知。灯蛾对烛光的向往和执着,象征着人们对欲望和光明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自我毁灭。诗中描述灯蛾被火焰所吸引,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死亡,反映了个体在面对诱惑时的脆弱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识破炎光,不自炙亡形亡命”,表达了即使认清了真相,依然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清凉感,寓意深远。
逐句解析:
灯蛾种性,迷沉苦境。
描述灯蛾的天性,总是迷失在黑暗与痛苦之中。
只贪寻烛中花影。
表达它们只贪恋烛光下的美丽影子,象征对光明的渴望。
抵死身投,被烂炙犹然不省。
形容灯蛾宁愿以身投火,也不知危险的存在。
全错认流萤艳冷。
错误地将流萤的微光视为美丽,反映出对真实与幻象的混淆。
向明有意,因怀暗景。
说明灯蛾向光明前进,却因心中的黑暗而感到困扰。
奈无功忍死俄顷。
最终却无所作为,只能在瞬间忍受死亡的逼近。
识破炎光,不自炙亡形亡命。
虽然识破了火焰的危险,却仍无法逃脱命运的桎梏。
落清凉境中独兴。
只有在清凉的环境中,灯蛾才能感受到一丝独特的乐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在追求光明与美好事物时的盲目,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欲望与危险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反映了人性中的追求与迷失。
诗词测试:
灯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追求光明的人
B. 追求财富的人
C. 追求名利的人
D. 追求知识的人
“抵死身投”意味着什么?
A. 宁愿死也要追求
B. 逃避危险
C. 选择安静生活
D. 放弃一切追求
诗中提到的“流萤”象征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微弱的希望
C. 迷人的幻影
D. 真实的光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