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6:5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6:50:19
春风袅娜 咏风筝
作者: 王易 〔清代〕
爱珊珊玉骨,巧样新裁。
长空净,薄云开。
似汉宫妃子,因风吹去,
辽阳丁令,化鹤归来。
凤尾轻飏,鸾铃碎响,
拍手儿童噪六街。
便引天鸡通下界,
惟联云雁契高怀。
眼底大千如画,
烟横雾绕,波清浅应是蓬莱。
风堪御,气能排。
仙乎频唤,梦也同猜。
彩线遥牵,竟通碧落,
明霞低映,未著黄埃。
休誇潇洒,看飘蓬身世,
浮沉似我,长系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风拂面、风筝翱翔的美丽场景。开头赞美了风筝的美丽,宛如新裁的飘逸衣裳,长空干净,薄云轻盈。诗人将风筝比作汉宫的妃子,随着风的吹动而飞翔,仿佛从辽阳而来,化作仙鹤归去。风筝的凤尾在空中轻轻飘扬,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在街上拍手欢呼,热闹非凡。风筝吸引着天上的鸡与云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眼前的世界如同一幅画,烟雾缭绕,清波荡漾,似乎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风的力量可以驾驭,气息悠然自得。梦中频频呼唤,仿佛在与风筝同猜测。那条彩线遥远地连接着天际,明亮的霞光映照着,不沾染尘埃。最后,诗人感慨不必夸耀潇洒的风筝,自己的命运如同风筝一样,浮沉不定,长久地牵挂着远方。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生于文人荟萃的时代,擅长诗词创作。他的诗多关注自然和人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放风筝的时节,诗人借风筝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感怀个人的命运与渴望。
这首《春风袅娜 咏风筝》以春风为背景,展现了风筝的轻盈与自由。开篇用“爱珊珊玉骨”形容风筝,赋予其生命与灵动,接着通过“似汉宫妃子”的比喻,将风筝与古代美人相提并论,强调其优雅之美。接下来的描绘,通过生动的动作和声音,构建出一种热闹的场景,孩子们的欢笑声与风筝的轻盈相得益彰,传达出春日的快乐和生机。
诗中“便引天鸡通下界,惟联云雁契高怀”,则展现了风筝与自然的交融,象征着人们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后面的描绘更是将这幅画面升华,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仿佛在描绘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整首诗在语言上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王易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风筝的美丽,更表达了人们心中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风筝,抒发了对自由、理想与人生浮沉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如何形容风筝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蓬莱”代表什么?
诗中孩子们的反应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