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3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31:56
承恩出塞留别扬州诸故人
作者: 卢见曾
解网深仁且莫论,孤臣犹在识天恩。
三年便许朝金阙,万里何辞出玉门。
沙暗阴山秋猎壮,雪明瀚海夏裘温。
多情应信扬州月,直送征轮到塞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开扬州、出征边塞的感慨。诗人认为在深厚的恩情面前,不必多加讨论,尽管身为孤独的臣子,依然能够识别天子的恩泽。经过三年的等待,终于可以朝见金阙,而面对万里的征途,他毫无怨言。诗中描绘了秋天在阴山猎猎的壮丽场景和夏天在瀚海的温暖情景,表达了一种雄壮而又温暖的对比。最后,诗人寄情于扬州的明月,希望它能送行他的征轮,抵达边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见曾,清代诗人,生于1790年,卒于1867年,字士仁,号觉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强调抒情与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即将出征边塞之际,诗人怀着对故土和朋友的留恋之情,借诗表达对未来征途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即将出征的孤臣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诗人对即将面对的征途感到自豪,愿意为了国家的荣誉而不惜千里万里,另一方面,他又不禁对离别的朋友和故土心生惆怅。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苍茫。尤其是“沙暗阴山秋猎壮,雪明瀚海夏裘温”两个句子,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突显了边塞的险峻与温暖的故乡之间的矛盾和思念。结尾以“多情应信扬州月”收束,情感上回到了故乡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征途的期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壮丽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故友的依恋,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门”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地名
C. 一种花卉
D. 一种饮品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