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38
南乡子
作者: 赵孟頫
云拥髻鬟愁。
好在张家燕子楼。
稀翠疏红春欲透,温柔。
多少闲情不自由。
歌罢锦缠头。
山下晴波左右流。
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
一朵芙蓉满扇秋。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愁苦的女子,她的发髻被云雾般的愁思笼罩。她在张家的燕子楼中,正值春天,春意盎然,却又因种种情感而感到不自由。歌声结束后,她用锦缠头装饰自己,山下的波光在左右流淌。她的吴音依旧娇美动人,似乎在遮掩着羞涩的情感。手中一朵盛开的芙蓉花映满了扇子,仿佛在诉说秋天的思绪。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0-1322),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号松雪道人,晚号云间居士。他以书法和绘画成就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诗词创作多受唐诗影响,风格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
《南乡子》写于赵孟頫晚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常感怀于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遭遇。这首词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思考。
《南乡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愁苦与美丽。开篇“云拥髻鬟愁”,以云雾般的意象映衬出女子内心的忧愁,给人以一种深邃的感受。紧接着,词人提到“张家燕子楼”,不仅为场景增添了生动的背景,更引出了春天的意象,“稀翠疏红春欲透,温柔”。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柔情与渴望。
“歌罢锦缠头”一句,词人通过女子的打扮,表现出她渴望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山下晴波左右流”则暗示着她在生活中无法摆脱的束缚与流逝的时光。曲中吴音未改,显示出女子娇美的声音仿佛是她内心深处情感的延续,而“障羞”则表现出她对自身情感的掩饰与矜持。
最后的“一朵芙蓉满扇秋”,以芙蓉花象征女子的美丽与纯洁,似乎在暗示即将到来的秋天,暗含着对逝去春光的惋惜。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女子在美好与忧愁之间的复杂心理,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女子在美好与忧愁之间的挣扎,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突显了人性复杂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赵孟頫的《南乡子》中,女子的愁苦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春天的美好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爱情的思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一朵芙蓉满扇秋”中,芙蓉象征的是什么?
A. 美丽与纯洁
B. 伤感与忧愁
C. 冷漠与孤独
D. 希望与生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