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41
高阳台 清江寻向伯恭芗林,用梦窗韵
招隐淮山,离骚楚服,众香把臂来游。
江北江南,词心本谢閒鸥。
光尧圣藻砭泉石,换半规夜壑藏舟。
管兴亡满地青芜,犹锁春愁。
芳洲。百卉今何在,问酒边香草,蕙掩兰羞。
橘颂重翻,三闾遗恨高邱。
饶君戚畹能滋树,共沁园废绿荒秋。
剩无情黄鸟披绵,啁哳江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人回忆在淮山隐居的生活,穿着楚国的衣服,和众多的香友一起游玩。江南江北,词人的心境如同谢安的悠闲鸥鸟。光阴荏苒,岁月如流水,夜晚的舟船在隐秘的山谷中藏匿。对国家的兴亡感到忧虑,满地青芜也锁住了春天的愁绪。芳洲上百花如今何在?在酒边问香草,蕙兰相对,显得羞涩。再次吟唱橘子的颂歌,三闾的遗恨依旧在高丘上。只希望君能栽种更多的树木,共同怀念那荒废的沁园与绿意。如今只剩下无情的黄鸟在绵绵秋雨中啁啾,唤醒江边的楼阁。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常常通过诗词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的“招隐淮山”直接引入了隐逸的主题,诗人似乎在呼唤那些向往隐居生活的人们,表达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而“离骚楚服”则通过引用屈原的《离骚》,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江南江北的美好景象,使用“词心本谢闲鸥”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管兴亡满地青芜”则是一种感伤的对比,青芜之下隐藏着春愁,暗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对“百卉今何在”的追问,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而“剩无情黄鸟披绵,啁哳江楼”则以黄鸟的无情和啁啾声结束,形成了对美好过往的深切怀念与现实的冷酷对照。这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运用上都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招隐淮山”中的“隐”字指的是什么? A. 公开 B. 隐居 C. 隐晦 D. 隐藏
“光尧圣藻”中提到的“尧”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屈原 C. 尧帝 D. 诸葛亮
诗中提到的“黄鸟”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友情 C. 孤独 D. 生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这两首诗也都通过自然景色来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人事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