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放慵》

时间: 2025-04-27 12:54:48

诗句

愁到心常结,事过心自凉。

幽忧漫成疾,慵放且何妨。

笼鹤声难出,床龟忽稳藏。

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54:48

原文展示:

愁到心常结,事过心自凉。
幽忧漫成疾,慵放且何妨。
笼鹤声难出,床龟忽稳藏。
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愁苦到心里总是结成了一个疙瘩,事情过去了,心情却依然冷淡。幽深的忧虑渐渐变成了病痛,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笼中的鹤声难以发出,床上的乌龟却忽然安稳地藏起来。浮生随意地交给天地,内心的澄澈如同博山的香气。


注释:

  1. 愁到心常结:愁苦到心中总是结成结。
  2. 事过心自凉:事情已经过去,心情却自然而然地冷淡下来。
  3. 幽忧漫成疾:深沉的忧虑渐渐演变为一种病态。
  4. 慵放且何妨: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妨碍呢?
  5. 笼鹤声难出:笼中的鹤发出的声音难以传出。
  6. 床龟忽稳藏:床上的乌龟忽然安静地躲藏起来。
  7. 浮生付天地:将浮生交给天地。
  8. 澄虑博山香:内心的清澈如同博山的香气。

典故解析:

“博山香”是中国古代一种名贵香料,常用于熏香,象征着纯净和高雅。在诗中,作者用其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畛,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自然与真情,风格多为清新脱俗,常以生活细节为题材,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放慵》创作于王畛的晚年,或受人生遭遇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与心灵的自我调适。


诗歌鉴赏:

《放慵》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王畛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状态的反思。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愁苦的心情如同结成的疙瘩,象征着生活的重压。随着事情的过去,内心却难以释怀,显得更加冷淡。接着,诗人通过“幽忧漫成疾”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深层次的情感,忧虑不仅仅是短暂的烦恼,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心理的负担。

“慵放且何妨”则是对这种情绪的自我安慰,诗人表达了对懒散的接受,似乎在暗示生活中有些事情无需过于在意,放任自流也未尝不可。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比喻,笼中的鹤和床上的乌龟,象征着内心的束缚与逃避,乌龟的藏匿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奈的感受。

最后两句“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抛给天地,体现了一种洒脱和超然的态度,内心的澄清与宁静如同博山香气一般,虽身处纷扰,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又淡然的气质,既有对生活的感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王畛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考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到心常结:愁苦的情绪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2. 事过心自凉:事情已经过去,心中却难以得到平复,反而感到更加冷漠。
  3. 幽忧漫成疾:深沉的忧虑如同无形的病痛,侵蚀着心灵。
  4. 慵放且何妨:面对这种状态,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5. 笼鹤声难出:如同被困的鹤,心声难以传达到外界。
  6. 床龟忽稳藏:乌龟在床上静静地躲藏,象征着对外界的逃避。
  7. 浮生付天地:将自己浮躁的人生交给天地,自然应对。
  8. 澄虑博山香:内心的澄清和宁静如同博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与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笼中的鹤和床上的乌龟,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挣扎与逃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博山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自我调适,反映了在生活的重压下,诗人对情感的思考与理解,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代表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2. 幽忧 - 深邃的忧虑,象征复杂的心理状态。
  3. 笼鹤 - 被束缚的自由,象征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无奈。
  4. 床龟 - 躲藏的象征,反映对现实的逃避。
  5. 博山香 - 清新、纯净的象征,代表内心的澄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到心常结”是什么意思?

    • A. 心中有快乐
    • B. 心中充满愁苦
    • C. 心情非常轻松
  2. “幽忧漫成疾”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深沉的忧虑
    • C. 开心快乐
  3. “浮生付天地”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悲观
    • B. 对生活的洒脱
    • C. 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畛的《放慵》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王畛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而李白则强调对生活的奔放与享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王畛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直夜二首 休沐述怀寄秘阁钱少卿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其三 小园秋夕 直夜二首 司农乐少卿知洪州 泪·锦字梭停掩 宋殿丞赴广南东路转运 留别桐城主簿 奉和御製南郊七言六韵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谗口嗷嗷 魂梦为劳 鹞子鞋 匕字旁的字 枝结尾的成语 首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伤口 铜驼草莽 麻字旁的字 多口阿师 风流水性 贪聚 说东道西 衣字旁的字 揆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