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1: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1:36:49
点绛唇•江晚
作者:董以宁 〔明代〕
去去江舟,烟中山色浑无据。
落云迎屿。
雁向潇湘去。
晚浦观渔,不辨渔人语。
花如絮。
月芦深处。
那里汀头住。
在江边,船只渐行渐远,烟雾缭绕的山色变得模糊不清。
落下的云彩轻轻地迎接着小岛。
大雁正飞向潇湘之地。
在晚霞映照的水边观看渔人,却听不清他们的谈话。
花瓣如同絮状飘落。
在月光照耀的芦苇深处,
那里就是小洲的栖息之地。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她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常以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宁静的黄昏,诗人可能是在江边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感慨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点绛唇•江晚》是一首描绘江边黄昏景色的词作,整体氛围恬淡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江边晚景的迷人之处。开头“去去江舟”,直接引入了船只渐行渐远的场景,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愁。接下来的“烟中山色浑无据”,则通过烟雾笼罩的山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意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之余,也流露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尤其是“雁向潇湘去”,不仅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还暗示着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的追求。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晚浦观渔的场景,渔人们的言语似乎被这晚霞与水波所淹没,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听不清”的状态,正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两句“花如絮,月芦深处”,则通过花瓣的轻盈和月光下芦苇的静谧,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江晚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去去江舟”中“去去”指的是:
A. 船只停留不前
B. 船只渐行渐远
C. 船只摇晃
D. 船只归来
诗中提到的“潇湘”主要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城市
C. 一个地方的名字
D. 一种花卉
“晚浦观渔”中的“观渔”表示:
A. 渔人捕鱼
B. 观看渔人
C. 听渔人的故事
D. 渔人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寺》同样描绘了水边的夜景,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感慨与思乡之情。与董以宁的《点绛唇•江晚》相比,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董以宁则更显细腻,展现了不同风格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