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5:48
天仙子 元夕
王夫之 〔明代〕
垂垂冻雨凌珠滴。
阿谁唤作镫花夕。
当时有梦到今圆,
孤烟幂。
残膏腻。
寒山不着东风力。
才领取归鸿嘹呖。
又消受残梅狼籍。
人间昨日是元宵,人非昔。
天难识。
明年消尽中原历。
在冰冷的雨水中,珠子般的水滴缓缓落下。
是谁呼唤这晚上的灯花呢?
当初曾有梦到如今的团圆,
孤烟缭绕。
残留的脂膏很腻。
寒冷的山上感受不到东风的力量。
刚刚接到归来的鸿雁声,
又遭遇残梅的狼藉。
昨天的元宵节,仿佛人们已非昔日。
天上难以辨识。
明年中原的历程又将消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主张理学与心性之道。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感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天仙子 元夕》是在元宵节写的,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天仙子 元夕》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透过元宵节的背景,诗人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开篇以“垂垂冻雨凌珠滴”引入,描绘了寒冷的冬雨,造成了一种冷清而寂寞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元宵节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阿谁唤作镫花夕”一句,诗人自问,似乎在表达对节日热闹氛围的渴望,却又感到无从呼唤。这种无助感在后面的“孤烟幂”中愈发明显,孤烟缭绕,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迷茫。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人间昨日是元宵,人非昔”,显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仿佛在感叹岁月如梭,昔日的团圆已成往事,而人事却已非。最后一句“明年消尽中原历”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体情感和哲理性,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垂垂冻雨凌珠滴”中的“垂垂”形容的是:
A. 笑容
B. 慢慢滴落
C. 飞舞
“阿谁唤作镫花夕”是表达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春天
B. 元宵的热闹
C. 梦想
诗中提到的“孤烟”象征着:
A. 喜悦
B. 孤独
C. 丰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