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1:29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
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
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
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
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
浮云在空中缓缓飘动,也停在南山之侧。
游子在千里之外徘徊,心中苦恼无家可归。
曾经我和同门好友,策马驱车高歌。
两宫的美人投来艳羡的目光,华服佳人渐行渐远。
在最盛大的时光里,结交的朋友真是何其众多。
尽情享乐的长夜中,重门深院传出琴声歌声。
白露时节突然来临,迫使这蕙兰花凋零。
芳草随着风尘飘荡,谁还会在意那女萝呢?
本诗中提到的“昔我同门友”暗示了诗人对往日友谊的怀念与惋惜;“两宫属眄睐”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后宫的权力与美色的交织,表达了对庙堂之高的向往与失落。“白露”与“芳草”则通过四季变化映射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
李攀龙,明代诗人,性情耿直,擅长古典诗词,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他的诗歌通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古诗后十九首》是明代文人对古诗的继承与发展。这首诗作于李攀龙的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感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整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开篇“浮云何冉冉”便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孤独的氛围,随后通过游子的视角,展现了他在异乡的徘徊与无奈。诗中通过对与友共游的回忆,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怀念。
在诗的中段,描绘了两宫美人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于当下权力与美色的感慨,映射出人生的得失与世态的炎凉。最后两句以“白露忽以零”收尾,寓意着人生的转瞬即逝与无常,诗人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冷酷无情对比,构建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全诗通过游子的视角,表达了对故乡、友情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传达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中“浮云何冉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昔我同门友”中的“昔”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着?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攀龙的这首诗更加细腻,情感上更为复杂,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